在一系列关于‘变态的爱情符和欺诈’的报道后,《青年在线》收到了许多读者的反馈,表达了他们对‘符咒师’利用欺诈手段骗取感情和金钱的愤怒,这些手段和言辞如果清醒看待,就会发现它们是多么荒谬和反科学。
然而,仍然有许多‘客户’相信‘符咒师’的话。
陈明分享道:‘在现在的社交媒体上,不难遇到这种形式的灵性商业,贩卖神灵的这种类型。’
甚至,读者Vy还表示自己曾经是这种符咒的受害者。‘如果有转账记录显示是用于祭祀的钱,可以向警方报案吗?我被骗了超过2500万越南盾,’她写道。
大多数读者希望职能部门早日介入,严厉打击利用受害者信任骗取感情和金钱的‘符咒师’。不能也没有理由接受与符咒师发生肉体关系以换取另一半回心转意的说法。
或许,是变态者利用了受害者心理不稳定和痛苦,明目张胆地谋取利益。
读者陈恒和许多其他读者表示:‘职能部门需要介入,立即核实和处理。’
同样,明通分享道:‘这个时代还有这么多人如此盲目地相信爱情符吗?希望职能部门介入。’
怀着同样的愤怒心情,读者阮俊禄提出问题:‘可以以刑事罪名起诉这个符咒师吗,还有这个Quỳnh。是真实的Quỳnh还是虚拟的Quỳnh也需要明确核实并彻底处理。’(Quỳnh是文章中为‘符咒师’拉客的Facebook账户名。)
一些读者对在4.0时代仍然存在如此令人厌恶的欺诈形式感到惊讶。‘已经是4.0时代了,还有人因为迷信而被如此无耻地性欺诈…’,红姐疑惑道。
同样思考,清心姐惊讶地说:‘21世纪,人们生活在现代和文明中,怎么还会相信这种东西呢?’
读者ledu****@gmail.com也表示:‘21世纪了,为什么这些符咒的把戏还存在,还有人相信,追随,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必须严厉打击。’
提出警示教训,读者明孝分享道:‘那些寻求符咒师帮助的人容易因为迷信而家破人亡。’
读者Sỹ Khôi表示:‘职能部门需要有强有力的制裁和威慑措施,来处理那些利用他人痛苦和无助的情况进行明目张胆欺诈的人。然而,也需要在世界纷扰的网络诱惑面前自我保护。’
许多读者认为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参与Facebook、Zalo等群组寻找解决生活问题方法的人需要非常清醒。
‘社交媒体是用来过滤糟粕的,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话,’林姐提醒道。
同样,容姐强调:‘现在加入社交媒体群组时需要非常小心,避免将信任放错地方,给不良分子谋取利益的机会。那些无理、反科学的事情更需要检查和考虑。避免白白损失金钱和信任。’
玉姐坦言:‘姐妹们不应该轻信。失恋一段时间后就会过去的。每个人都会经历。不要让那些拉客的引诱,然后遇到符咒师赔了夫人又折兵。新时代了,清醒点。’
尽管分享和同情文章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受害者的心情,但许多读者认为不应该盲目相信那些变态、引诱以情换符的把戏。
‘所有这些也是因为那些迷信和轻信的人才会让变态者利用而得到钱,’读者ĐHN表示。
同意,芳姐分享道:‘责怪欺诈者一分,责怪自己十分。像这样反科学的东西也相信,然后损失金钱、时间、尊严,应该反思。’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