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午,55岁的范氏平(居住在广宁省哈林区)与亲人一起登上蓝湾58号QN-7105船游览下龙湾。当船离开码头约4公里,接近木头洞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袭来。
天空从烈日炎炎转为黑暗,暴风雨伴随着大风,船只被波浪一次次推斜。船只摇晃几下后,在几秒钟内被龙卷风掀翻。
坐在下舱的范氏平看到大家惊慌失措地跑着求救。一块大玻璃碎片划破了她的腿部。
还未回过神来,范氏平看到船只在几秒钟内摇晃后翻覆,船上所有游客和船员都被淹没。
尽管腿部受伤,范氏平幸运地逃脱,抓住船边后爬上了浮出水面的船底部分。她与另外两人一起抓住了船的舵。
在狂风暴雨中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后,范氏平和被困者看到救援船只接近现场,希望获救。
19日15时13分,潘文军中校(鸿基口岸边防站手续队队长)接到裴光俊(下龙国际客运港运营室主任)的电话,通知与蓝湾58号船失去联系。
听到潘中校报告情况后,鸿基口岸港口边防站站长立即打电话给黎世勇中校(副站长)部署救援方案。
短短10秒的电话后,鸿基口岸港口边防站走廊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黎世勇中校亲自指挥一个小组准备救生艇、救生衣和救援设备,从下龙湾管理局出发前往现场。
与此同时,边防站的另一个小组正在海湾巡逻,被调派到现场参与搜救工作。
“快一点就能给更多人带来生的机会,所以我们尽可能快地部署救援方案,”黎世勇中校在接到寻找翻船事故受害者的命令时分享了他的心态。
在狂风暴雨中离开码头15分钟后,鸿基口岸港口边防站的救生艇接近了蓝湾58号翻船现场。在浮出水面的船底部分,约1米宽的海面上,有三个人紧紧抓住船的舵。
“当我们到达时,第一艘救生艇已经先到现场,救出了四名在船周围抓住的受害者。还有三个人爬上了船的尾部,正在抓住舵挥手求救。有一名妇女已经筋疲力尽,还有一个人因玻璃划伤腿部而重伤,”黎世勇中校回忆接近翻船现场的时刻。
立即,黎世勇中校指示搜救力量部署方案,将救生艇靠近翻船区域。一名边防战士带着绳索跳上浮出水面的船底部分,寻找救援艇的锚点。三名被困者被逐一救上救生艇。
直接参与搜救的大尉裴越英(鸿基口岸港口边防站站长)讲述,当救生艇接近现场时,在大雨中隐约看到有人被困挥手求救,“我们的心都揪紧了”。
“整个小组都准备好了以最快速度接近翻船,为被困者寻找生存机会。尽管天气恶劣,大雨伴随着大风,但我们只用了15分钟就到达了现场。
当我们到达时,三名在船底部分坚持的受害者都处于惊慌和筋疲力尽的状态。将他们安全救上救生艇后,我们给他们水和救生衣保暖,”大尉越英分享道。
“叔叔们救救我们,还有很多人被困在船里”
当被边防部队的船只救起时,范氏平几乎筋疲力尽,因为她的左腿被船上的玻璃碎片划出了一道长伤口。上了救生艇后,范氏平才放声大哭。
“还有5-6个我的家人在船下,还有媳妇、女婿、阿姨的孩子被困在里面。叔叔们救救我们,还有很多人被困在船里,”范氏平紧紧抓住黎世勇中校的手哽咽着说。
除了重伤的范氏平,26岁的丁秋庄(居住在广宁省哈林区)也处于筋疲力尽的状态,一动不动地躺着。
黎世勇中校表示,在将三名受害者救上救生艇后,职能部门继续在周围搜索,但没有再听到求救声。考虑到受害者的健康状况正在恶化,黎世勇立即指示工作组尽快将三人送上岸进行急救。
“从离开码头到接近现场,将受害者送上岸大约花了30分钟。我们确定必须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赛跑,为被困者寻找生存机会,”黎世勇中校分享道。
受害者被送上岸后,省边防指挥部已经准备好了救护车进行急救,随后将他们送往省医院。
“叔叔们回去救救他们,还有很多人,还有我的媳妇、我的孩子。叔叔们回去救救他们,快点不然就来不及了,”范氏平上岸后仍然哭着向边防战士求救。
鸿基口岸港口边防站的救生艇立即调头,朝翻船方向驶去,继续搜救工作。当救生艇返回接载另外三名被海防2队救起的遇难者时。
“一些人在被救上救生艇时仍然处于痛苦、惊慌的状态,借用边防战士的电话打电话回家让家人放心。我们不断安慰他们冷静下来,减少惊慌,以便送上岸急救,”大尉越英讲述。
据黎世勇中校介绍,鸿基口岸港口边防站的两艘救生艇共救出了7名被困者,接收了海防2队移交的3人,并将他们安全送上岸。
将受害者送上岸后,边防站的两艘救生艇继续调头,朝蓝湾翻船方向驶去,通宵与其他力量一起寻找失踪的受害者。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