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热门”信息通常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这些信息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
在数字技术时代,信息不再仅由记者或官方媒体生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每个人都可以在个人页面上成为“发言人”,甚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制”信息“操纵心理”。
然而,在这些信息中,假新闻往往因为其轰动性、震惊性,以及立即触动许多读者的情感而比真实新闻传播得更快。
这表明数字传播社会容易陷入“即时反射”状态——这是社会学用来指社会未经筛选地体验信息,并基于即时情感(通常是愤怒、惊讶或不满)做出反应的术语。
在这样的背景下和情况下,官方媒体如“信息口罩”般过滤假新闻,澄清真相。
如果将假新闻视为“信息病毒”,那么社会需要有一个足够强大的集体免疫系统,以避免被操纵、分裂或误导。
这种免疫力不会自发产生,而是需要通过政治体系、媒体界和每个公民的主动、协调和持续行动来培养。
为了拥有对假新闻的社会免疫力,需要管理机构、新闻媒体以及读者、社交媒体用户的参与。
首先,媒体管理机构需要加强法律框架,并继续完善网络空间信息管理的规定。特别是必须对散布假新闻、虚假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或损害组织、个人声誉的行为采取严厉措施。
同时,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能够快速接收、核实并回应疑似假新闻的信息。
管理机构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实施控制误导内容的算法,对未经验证的帖子进行警告标记。
对于新闻机构,媒体继续发挥批判和引导的作用。
在假新闻的风暴中,人们需要可靠的信息来源作为参考。官方新闻媒体需要成为公众舆论的“救生圈”,帮助读者区分真相和精心伪装的欺骗。
至于读者,社交媒体用户需要在假新闻面前形成自然的“抗体”。这需要装备知识、分析技能、检查信息来源的能力,并在每条信息前自问问题。
更重要的是,公众也可以反馈错误信息,报告有害帖子,并分享可靠的信息来源,以帮助传播真相。
重要的是社会需要有免疫机制,即通过透明、准确和负责任的信息生态系统,能够发现、反应并抵抗其入侵。
社会对假新闻的免疫力不是来自个人或孤立组织,而是法律、媒体、技术和公民信息文化多层次协调的结果。
当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抗体”——清醒、批判和负责任——那时假新闻将无处可逃。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Ken;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