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发展:从大都市到'发展震中'

越南中文社
23 Min Read

胡志明市发展:从大都市到'发展震中'

2025年标志着越南在革新事业中迈出特别的一步;不仅体现在将国家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到2045年的决心和意志,还为越南在未来二十年实现这一非凡进步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这一具有转折性的变化中,随着自2025年7月1日与平阳省和巴地-头顿省合并后规模和优势大幅增加,胡志明市(新)已成为一个超大型都市,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国GDP近四分之一,人均收入约7500美元。

凭借总体规模、战略位置和先锋作用,以及过去四十年革新中对国家成功的巨大贡献,胡志明市承载着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对未来二十年新高度的巨大期望。

这座城市不仅被视为规模上的超大型都市,还有潜力成为越南乃至东南亚的“发展震中”。然而,要达到这一地位,胡志明市不仅需要非凡的努力,还必须在发展视野和思维上实现跨越式进步。

实践表明,大规模并不是神奇发展的充分条件,因为世界上许多超大型都市未能克服这一严峻要求。

甚至,庞大的规模成为阻力,加剧了“中等收入陷阱”——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停滞、交通拥堵、河流和空气污染、大雨时洪水泛滥,以及数百万居民生活在恶劣的住房条件下。这一现状已在马尼拉(菲律宾)、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城(墨西哥)和圣保罗(巴西)等许多超大型都市长期存在。

胡志明市发展:从大都市到'发展震中'

为了成为“发展震中”,胡志明市可以借鉴中国超大型都市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上海。

上海从2000年至今的发展历程可以为胡志明市提供许多值得参考的经验,原因有二。

首先,在2000年,上海的规模与胡志明市现在相当:人口约1600万,GDP接近1000亿美元,人均收入超过7000美元(2024年价格),并保持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地位。

其次,被确定为全国的“发展震中”帮助上海不仅快速增长,还产生强大辐射效应,拉动整个地区进入新发展轨道,基于现代治理、科技创新和价值观共鸣。

凭借这一角色,上海已崛起为一个发达经济体,人均收入超过26000美元——远超许多经合组织国家。

胡志明市发展:从大都市到'发展震中'

上海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作为“发展震中”的角色在四个方面表现明显:

首先,在体制改革和治理提升方面领先。上海是中国首个被选为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试点的地方。这一成功为推广20多个自由贸易区铺平了道路,对中国经济提升过程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角色上卓越。上海现为全球五大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世界最大流量的港口;机场属于十大最繁忙国际机场之列。

第三,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心。研发支出相当于GDP的4%,专注于半导体、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战略领域,上海已建立作为亚洲“硅谷”的地位,吸引超过400家世界顶级公司设立研发中心。这也是尖端技术行业的核心,从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金融科技到电动汽车——其中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年产量近100万辆尤为突出。

第四,区域发展辐射。上海已成为邻近地区的“火车头”。在2000-2020年间,安徽、江苏和浙江的GDP分别增长12倍、9倍和8倍——高于上海的6倍增长(从1000亿美元增至近6000亿美元)。

当中心人均收入达到高水平时,自然增速放缓;但这种放缓创造了共鸣机会,帮助周边地区更快增长——从而继续巩固“发展震中”的力量。

结果是,以上海为支柱的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将该地区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20%提高到2020年的24%(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估计)。

“发展震中”角色通常与七个突出特征相关:

- 全球吸引力:金融、投资和高端服务的首选目的地。

- 国际门户:关键贸易中心,连接国家与世界经济。

- 改革先锋:在推广全国之前测试政策和体制创新的地方。

- 知识、教育、研发、创新中心,吸引和汇聚全球人才。

- 发展辐射枢纽:金融、技术和治理经验的核心,通过供应链、技术转移和区域经济集群传播。

- 稳定堡垒:帮助经济在全球危机和波动中保持高韧性的支柱。

- 国家象征:体现民族抱负和经济在国际舞台上突破能力的化身。

如果胡志明市知道利用上海的经验,特别是在发挥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发展震中”作用方面,胡志明市有充分潜力在未来二十年实现独特突破。

一个可行的情景,基于上海经验,是2026-2035年阶段城市实现非常高增长,GDP年均增长10%,人口增长3%,人均收入增长约7%。

进入2036-2045阶段,速度可能放缓但仍令人印象深刻:GDP增长6%/年,人口增长1%/年,人均收入增长5%/年。

根据这一情景,到2045年,胡志明市将有约2000万人口,GDP接近5300亿美元(2024年价格),人均收入达到25000美元。

城市在全国GDP中的比重取决于国家增长速度。如果越南年均增长8%,则这一比重约为24%(相对于现在的25%)。如果全国仅增长6.5%/年,则城市比重将跃升至32%。

在所有情景中,胡志明市仍保持作为经济关键支柱和全国“发展震中”的角色。

胡志明市发展:从大都市到'发展震中'

提出的重大问题是:胡志明市需要立即实施哪些优先事项以使这一情景成为现实,从而在崛起时代激发民族的无限力量?

基于多年实证研究和调查,我们认为城市需要注意以下五个基础方向:

首先,确认作为东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和全国“发展震中”的角色;从而构建基于更高轨道的增长战略,由体制改革-治理引领,利用区域共鸣,促进创新、研发和全球技术整合。

建立自由贸易区(FTA)将是一个战略突破。不同于基于优惠的特殊经济区(SEZ),FTA基于优势,确保与世界经济全面融合。

其次,强转管理思维:从侧重于遵守程序、实现短期指标和避免责任的“行政管理”,转向战略治理——一心致力于长期愿景,寻求全球资源和智慧创造价值,以人民和企业信任为最重要衡量标准。

第三,优先价值创造能力:不仅追逐项目,而且注重提升竞争实力,推动经济向更高价值领域转型,产生辐射、共鸣效应,并建立社会信任。

第四,建设优秀公共机构:参考上海经验,采取两个具体步骤:(i)成立城市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约200-300名精英干部,从多个来源选拔,包括中央和国际,具备战略规划和有效执行协调能力;(ii)成立国际商业咨询委员会,类似上海的IBLAC,聚集约50家全球公司CEO,每年开会贡献战略意见——正是这一机制帮助上海在2013年提出首个FTA建议。

第五,快速实施突破性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地铁系统、数据中心、教育特区、技术转移中心和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海上风电包括设备生产)。

其中,地铁(metro)必须是最高优先。来自中国许多城市(成都、苏州、杭州)的经验表明,在20年内建设300-500公里地铁完全可行,并对增长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城市化效率。

由于效率较高(ICOR为3.0),如果城市在未来20年每年投资2-3%的GDP(即20-50亿美元),它将每年贡献额外0.7-1个百分点的增长,同时强固人民、企业和投资者的信任。

2025年开启新机遇,要求胡志明市不仅在促进增长上付出超常努力,还必须睁大鹰眼,学习国际精华,面向未来,承担成为“发展震中”的重任——不仅是越南的,也是东南亚的。

如果国运将至,那么这里将是起点,渴望之火燃起,引领民族进入可持续繁荣时代。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Alex;来源:Tuoitre)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