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青年报》不断迎接来自胡志明市的许多居民,为“为台风灾区居民重建屋顶”计划捐款。
“我们困难,但那里的同胞更困难”
每个来到《青年报》通过这座爱心桥梁的人情况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同胞的关爱,愿意帮助台风灾区的居民。
所有人都为了让受Bualoi台风影响的居民早日有遮风挡雨的屋顶,早日稳定生活。
这几天看电视、读报纸,看到中部地区同胞遭受严重损失的情景,阮氏梅女士(73岁,居住在胡志明市平盛坊)心如火烧。“我们中部同胞太苦了。每年都遭遇台风、洪水,损失太大了!”,梅女士分享道。
尽管正在照顾姐姐,但10月1日上午,梅女士还是抽空赶到《青年报》,为台风灾区居民重建屋顶捐款200万越南盾。梅女士是《青年报》的常客,因为报社的任何慈善活动,她都会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可贵的是,尽管梅女士每月的养老金只有600万越南盾“仅够生活”,但她仍然省下200万越南盾捐给台风灾区的同胞。几乎每次遇到困难或疾病的情况,她都会捐款分享。
“我们困难,但那里的同胞更困难。我们在这里也有阳光、有雨,但还不至于。能为台风灾区居民重建屋顶贡献一点力量,我感到心安”,梅女士分享道。
希望更多人携手,让台风灾区居民有遮风挡雨的房屋
尽管收入微薄,来自补助金,但陶女士(76岁,居住在胡志明市汉通坊)也来到《青年报》,为计划捐款100万越南盾。
陶女士表示,刚收到两个月的老年人补助金,每月50万越南盾,就立即来到《青年报》,将情感传递给中部同胞。
不仅为《青年报》的各项计划捐款,陶女士还为其他许多慈善基金捐款,帮助偏远地区的困难情况。
“这几天读报纸,看到台风10号影响中部、北部居民的情况,心痛极了,让我们家庭能够为《青年报》发起的‘为台风灾区居民重建屋顶’计划贡献一点力量”,一位匿名的读者夫妇在平盛坊(胡志明市)分享道。
他们捐款的600万越南盾是子女给的每月生活费,现在省下一点来分享给那些失去房屋的居民。“知道我们的意图,子女非常支持”,他们表示。
另一位68岁的匿名读者,在七贤坊(胡志明市)也早早出现在报社。他贡献了两天的工资,即100万越南盾,来自建筑工作。他昨天就知道《青年报》发起捐款的消息,但太忙了没能来,整晚只盼着天亮,来将情感传递给台风灾区的同胞。
“我的家乡也在中部,所以我感受到居民面对台风洪水时的困难。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携手,让居民重新拥有遮风挡雨的屋顶”,他分享道。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