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关于准备和组织政府党部第一次代表大会(2025-2030任期)将于10月12日和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常务副总理阮和平强调,过去任期内政府在指导和管理工作中进行了思维和方法的强劲革新。
在制定政策中更新思维,疏通资源,主动创造
这始于党在制定一系列具有长期战略视野的大政方针时的思维更新,面向建党100周年和建国100周年两个目标;实现到2045年将越南建设成为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人民温饱幸福的抱负。
有了这样的包容性思维,政府在指导管理和行动中更新了思维。那就是建立法律体系,工作量庞大。如果说以前立法侧重于管理功能,那么现在是疏通资源,发挥创造作用,大力分权,宽松。目标是建立友好、简单、消除瓶颈和疏通资源的行政体系。
或者是对私营经济的思维,认识到私营经济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国有经济的有限资源无法带来两位数的增长,而民间和企业的丰富资源才能帮助增长,因此大胆地将大型项目如基础设施、机场、港口等交给私营部门。
国家管理从行政管理的思维转向主动创造,倾听人民和企业的声音。例如,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长期以来我们需要资本、经验和技术,但现在要求提高质量,技术转让。
“因为如果一直依赖外包,依赖外国外包,就无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阮和平说。
经济也在一个多变的世界中进行了结构调整。在世界发生贸易战、关税强加、异常冲突的背景下,要求必须有独立自主、自强的经济。由此要求更新经济结构,增强抗压能力、自主性和自强性,深入和强劲地融入。
关于本届政府的管理和运营方法,既继承了旧传统,又具有创造性。那就是有重点、有核心的指导,不分散。
据阮和平说,由于资源有限,如果到处分享,就无法有任何“像样的成果”。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已确定集中建设高速公路,从12,000个项目减少到5,000个项目,在本任期内完成3,000个项目。
接着是大力分权,同时分配资源让地方去做、决定并负责,强调责任和创造性。
“如果现在回到地方问省的发展方向如何,而回答是去河内要项目,那就不成功。现实要求地方必须发挥能动性,”阮和平说。
灵活适应变危为机,不回避和害怕责任
另一个观点是灵活适应,变危为机。如关税强加、疫情的故事迫使我们应对,灵活适应形势。据常务副总理说,现实已经检验了政府的主张是正确的,当形势不断变化。
他重申了总理的观点,挑战总是多于困难和顺利。实际上每年都有影响增长的故事,如疫情、战争导致供应链断裂、贸易竞争、极端异常自然灾害。因此,如果没有灵活的反应,克服变故,就难以预测和应对。
在这种背景下,阮和平强调了政府的观点,那就是始终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回避,敢于面对并解决多年存在的问题。他说,轮到自己的“班次”就必须处理,不能把这件事让给别人。
“许多任期总是提到12个亏损、薄弱的工商行业项目;零盾银行或‘盖被子、盖席子’的项目……但轮到这个班次就必须解决”——阮和平分享道。
或者他引述故事,白梅医院和越德医院盖席子12年,媒体花费大量笔墨,但即将投入运营。有了这种精神,过去任期已经疏通了非常大的资源,投入经济数十万亿。那是政府敢于思考、敢于行动、敢于负责的精神。
由此,副总理提到了说到做到的精神,以坚决和明确责任的精神,总理总是有6个明确的口号:明确人、明确事、明确时间、明确责任、明确产品、明确权限。因此,在暴风雨中,政府领导会到人民身边,或在重点工程中,政府成员总是紧跟、督促、贴近基层。
政府为人民做了什么?
回答创造型政府为人民做了什么的问题,阮和平认为,在党的领导下,最高目标是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人民温饱幸福。
因此,政府的全部努力都旨在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系列项目如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建设新农村、少数民族同胞都面向人民,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
他提到已经和正在实施的大型国家目标项目,如可持续减贫、消除临时住房、社会支出相当于预算支出的8%,或即将到来的两个大项目是人民健康照顾和国家教育振兴……
党和国家组织的项目如庆祝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国庆80周年,但也为了服务人民。实际上,人民不畏艰难、无论晴天或雨天、白天或黑夜等待庆祝活动的形象非常感人,使庆祝活动更加壮观。国庆日赠送10万越南盾的礼物让人民感动,有意义……
同时是发展私营经济的导向,在企业家社区中创造信任和兴奋。首次要求乡级政府机构必须有一个一站式行政中心,让人民只需到这里解决所有需求。
关于科学技术的决策在研究、学术、教学界中创造了兴奋;为侨胞的决策如恢复国籍的规定让许多侨胞落泪……
据常务副总理说,本届任期取得的成果是宏观经济稳定,国家增长;基本完成和胜利完成精简机构、组织两级地方政府以更贴近人民、更好服务人民。
完善体制,为未来几年的增长奠定重要法律基础;经济结构适应新形势,如推动私营经济资源、注重数字化转型、技术、提高加工……
与之相关的是确保社会安全、强劲发展文化、接近国际水平;医疗、教育、国防安全成就得到保障,主动融入并参与引领、解决世界的紧迫问题。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Ken;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