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边和市隆平坊一家饭店的厨房已经亮灯。47岁的阮文柱开始新的一天,生火、洗菜、切肉,为早市做准备。中午有客人订餐时,他又骑车送货上门。
40岁的店主乔氏秋巴说,柱先生善良、勤劳,因为爱孩子,什么都愿意做。“他再辛苦也坚持,只要有孩子的药费就行,”她说。
每个月,他收入超过500万越南盾,勉强够父女俩节俭生活。当9岁的女儿平安住院时,巴女士又帮忙凑点钱让他周转。
平安是柱先生与在平阳同做工人的妻子婚姻的结晶。他们于2016年结婚,同年生下平安。孩子17个月大时,妻子离开了。“可能是命运,或者因为我太穷了,”他说。
从小,平安的眼睛就有斜视症状,医生建议补充钙质。但2021年初,他因新冠疫情被困在平阳时,孩子的眼睛肿胀、完全斜视,走路摇晃,嘴巴歪斜。解封后,他带孩子到胡志明市眼科医院检查。
头颅-眼眶MRI结果显示有巨大肿瘤,导致脑顶损伤。
平安立即被转到儿童医院2号急诊,但医生因肿瘤巨大、位于脑中央而无法手术。孩子被指示化疗,每月一次,以缩小肿瘤。“听医生说我手脚发软。原以为孩子只是轻微眼痛,没想到会这样,”他讲述。
疫情期间“就地工作”两个月,他节省了超过2000万越南盾。得知情况后,亲戚邻居凑钱,总共近1亿越南盾,让这位父亲带孩子治疗癌症。
2021年12月,平安在胡志明市肿瘤医院开始第一次化疗。四个月后,钱花光了,柱先生不得不求助医院社会工作科和慈善人士,以维持孩子的治疗。因每月必须请假10天,他失去了在平阳的工作。
没有收入,孩子在家时他跑摩的,但收入不稳定。看到悲惨境遇,秋巴女士收留他在饭店帮忙。饭店下班后,他又跑摩的。周末有人雇什么他就做什么,只要有钱养孩子。
女儿生病,缺乏母爱,他总是尽力弥补。“人们说要忌口这个那个,但孩子病情不知如何,它想吃什么我都满足,”他说。
平安因视力差、身体弱无法上学。“我希望能读懂那边广告牌上的几个字,”小女孩常对父亲和店主说。
听巴女士讲述后,她的一位教缺陷儿童的教师朋友愿意教平安。“老师不收学费,我只给500千越南盾作为孩子的饭钱,”柱先生讲述。现在,他的女儿已经能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爸爸的名字。
平安的第二个愿望是和妈妈睡一晚。自从孩子生病,母亲从未回来看望。想妈妈时,孩子只能通过社交媒体打电话。“但很久才能打通一次,”他说。每次听到孩子说想见妈妈,柱先生只能转移话题,忍住叹息。
每逢春节,他都带孩子回外婆家拜年并问候外婆健康。但孩子从未见过妈妈。
目前,柱先生是家里唯一的支柱。他父亲去年去世,母亲80岁,在家前开小杂货店,弟弟患皮肤癌。他没想过再婚。“我这样的境遇,没人敢共同分担。而且,我想全心投入感情和心血给孩子,”他说。
“我给女儿取名平安,是希望她生活平静,但她的童年没有一天完整,”这位父亲说。
每晚,跑车回家后,他静静看着孩子睡觉,疼痛中苍白的脸庞。他只希望明天孩子醒来,微笑着用熟悉的“爸爸”叫他。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