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国会常务委员会就农业与环境领域15部法律的修订草案提出意见。据农业与环境部代理部长陈德胜介绍,草案聚焦三个主要内容:实施两级政府时的行政机构重组;分级、分权、权限界定;以及减少经营条件、行政程序和现行法律规定的障碍处理。
国会主席强调,法律修订必须旨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同时建议增加关于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的专门章节。他引述了总书记苏林在政府党委和胡志明市党委大会上的指示,要求本届任期必须结束大城市“一下雨就内涝”的状况。
“像岘港、芹苴、海防这样的城市,一下雨就内涝。河内已经内涝半个月了,水还没退,”国会主席说,并建议政府研究荷兰的经验——那里低于海平面,但仍能很好地保护农田并发展可持续农业。
他表示,政治局和书记处非常关注农业和环境领域。总书记苏林最近与农业与环境部和内政部就加强基层农业推广系统进行了工作。因此,国会主席要求本次法律草案必须全面解决法律瓶颈,简化行政程序,为民众和企业提供便利。
他还指出,在实施两级政府模式后,许多地方缺乏环境干部。因此,需要规定对乡级进行培训和财政支持,以满足工作要求。
同一天在胡志明市党委大会上发言时,总书记苏林强调,如果不解决交通拥堵和积水问题,城市的优势将变成瓶颈,阻碍投资和旅游吸引。他要求政府与胡志明市同行,强调“不能让民众每次大雨都涉水”。
此前,总书记还要求中央防洪抗旱指导委员会和相关机构重新评估防灾工作效果,全面革新预报、指挥活动,并加固河流堤防和海堤系统,而不是仅仅“用沙袋抵抗”。
国际经验表明,有效防涝需要结合硬基础设施和自然解决方案。鹿特丹(荷兰)已建设蓄水湖系统、绿色屋顶、透水人行道,帮助减轻下水道负荷;同时实施“河流空间”计划,拓宽河道,创建湿地公园。
东京(日本)拥有长达数十公里的G-Cans隧道系统,可容纳数百万立方米雨水。新加坡开发了滨海堤坝项目,既能防涝,又能创建蓄水湖和公园。许多城市如纽约、首尔、墨尔本应用分散式绿色基础设施、渗透沟和雨水花园。
这些模型表明,要实现可持续防涝,需要统一治理机制、定期维护和市级城市水协调机构,以及实时内涝地图系统,以便在大雨时快速预测和应对。
农业与环境领域15部法律的修订草案包括:环境保护法;植物保护和检疫法;畜牧法;生物多样性法;堤防法;测绘和地图法;气象水文法;林业法;防灾法;水资源法;海洋和海岛资源环境法;兽医法;水利法;渔业法;种植法。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Alex;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