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访问国内一所大学的信息页面,我遇到了像“科学家数据”、“科学工程”这样的短语,实际上只是关于教师和学术论文的介绍。
在另一个地方,我看到“研究家”而不是“研究员”,“培训项目”而不是“学习计划”。
这些称呼听起来更优雅、更正式,但也让我停顿了一下。
或许在今天的越南语中,不难发现一个趋势:我们喜欢使用听起来“更高”、“更美”的词语,即使原意不变。“文章”变成“科学工程”,“研究员”变成“研究家”,“学习计划”变成“培训项目”……
这些词对没有错。但它们揭示了一个有趣且值得思考的事情:是否有一种趋势,将语言正式化作为一种展示社会地位和知识的方式?
然而,我仍然理解,日常语言与学术语言或正式语言之间存在自然差异,这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存在的。
每个领域都需要自己的术语系统,以便在适当的语境中恰当表达概念。但问题在于:当专业语言在语境之外被广泛使用时,它不再帮助澄清意义,反而模糊了知识与形式之间的界限。
两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本杰明·李·沃尔夫曾提出假设,语言不仅反映,而且塑造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换句话说,我们不仅用语言说话,还用语言思考。
如果我们的越南语喜欢使用“高”、“正式”的表达方式,那么这反映了一些人的一种观点:优雅、名声、地位总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吗?
我们称做研究的人为“研究家”而不是“研究员”,不仅是为了尊重他们,也是为了听起来相称。同样,我们更喜欢说“科学工程”而不是“文章”,“培训项目”而不是“学习计划”。
这些词不仅仅是描述工作,它们唤起一种权威感、规模感,以及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一定距离。
这种说话方式不仅改变了词语,而且改变了我们定位自己的方式。这是语言反映等级文化的方式,越南人仍然习惯于通过形式、“听起来优雅”而不是“说实话”来评价。
一份报告如果标题冗长:“在越南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解决方案建议”,而不是简单的“如何帮助学生用技术更好地学习”,会被评价更高。前者听起来“科学”,但有时会模糊意义。
学术化、行政化的语言使越南语既失去自然性,又远离读者。
当“学生”变成“学习对象”,或者“去开会”变成“参加重点任务部署会议”时,我们感到语言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越南语,而不是作为思维的精妙表达工具,变成了一套“权力服装”,被披上以显得更严肃和更有分量。
但正如萨丕尔和沃尔夫曾警告的那样,语言塑造思维,如果我们只习惯于用“高高在上”的语言说话,我们可能开始认为一切简单的事物都低劣。当语言变得僵硬,思维也容易随之僵硬。
语言是反映文化的镜子,但也是改变它的工具。或许,是时候我们重新审视:在越南语中,什么才是真正的“高”?
高在说话方式,还是思维方式?一篇“文章”如果带来真实价值,仍然可以是“科学工程”,而一个“研究员”如果以“研究家”的精神工作,仍然值得尊重。
最终,语言不需要被“提升”来变得有价值。它只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意图和说话者的真诚中使用。当我们简单而真实地说话时,越南语,或者说文化,自然会变得高尚。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Ken;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