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盖水县富新乡Cái Nước村,吴文良在8多公顷土地上实施了9个循环养虾池。两周前,他收获了三个池塘,养殖超过100天,产量超过8吨白腿虾,收入约17亿越南盾。扣除成本后,他获利约40%。
据吴先生介绍,在这种模式中,罗非鱼被放入池塘处理废物,然后水被引导到种植海藻的池塘进行过滤和消毒,再返回养虾池。
“我减少了约20%的成本,养殖时间比旧方法缩短了15到20天,”他说,并指出虾由合作企业全部收购,而周边农户也不再受到超密集养殖区废水的影响。
目前,该模式的成功率为70-90%,每公顷平均产量约为每季35吨。金瓯省期望这成为一种易于应用、成本低但效率高且环保的养殖方式。该省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模式,帮助农民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得国际认证以用于出口。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设计上,养虾面积仅占一部分,其余部分分配给功能池塘,包括水处理池、罗非鱼养殖池和海藻种植池。该系统有助于自然过滤水、处理废物和病原体,形成封闭循环。
根据技术,农民在放养前必须清洁养殖场并使水达到标准。15-20天的虾苗培育阶段最为关键,需要补充生物营养和预防疾病。在后续阶段,养殖者定期使用有机酸和生物营养素来控制疾病。
金瓯省科技厅副厅长郭文印表示,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试验,该省已实施了约100公顷的超密集循环养虾模式,少换水、生物安全。“模式中的水经过自然过滤后返回池塘,不排放到环境中,”他说。
据郭先生介绍,该项目旨在生产获得ASC、BAP国际认证的虾,用于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今年,金瓯省计划再扩展1500公顷,其中De Heus有限公司与28个乡镇的农民合作实施1000公顷,明富水产集团开发500公顷。
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文史表示,金瓯省目前约有13000公顷超密集养虾,带来高经济价值,对省增长贡献巨大。他要求各部门、企业和养殖者以“坚决和负责任的精神”参与项目,确保模式有效实施,为当地虾业创造可持续发展方向。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Ken;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