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说方言,何时说标准音?

Fang
By Fang
10 Min Read

何时说方言,何时说标准音?

最近,《青年在线》刊登了关于纠正发音错误、L和N发音错误的文章和意见。在读者反馈中,也有观点认为应保留方言以保持地域特色。

以下是范和协博士向《青年在线》提供的观点。

标准化是必要的,但不能消除差异

想象一个从顺化刚到胡志明市的五年级小男孩悄悄对朋友说:“我这样说,为什么老师那样说?”

对我来说,一个顺化人,这很亲切。他没有“错”,他只是用乡音说话。在他的家乡,人们说“noái”而不是“nói”,说“răng rứa”而不是“sao thế”。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是越南语丰富性的体现——越南语是世界上最富表现力的语言之一。

“正确”和“标准”,但对谁正确和标准,在什么情况下?同样,当听到一种被认为“错误”或“不舒服”的发音时,是对谁不舒服?对同乡人,还是对其他地区的人?

当然,在工作和学习环境中,当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时,“标准”音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相互理解;它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连接工具。

标准化是必要的,但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如果“标准”只被教作必须遵循的模板,学习者将失去身份认同。

语言学家詹姆斯·保罗·吉称这种现象为“话语转换”。据他所说,每种说话方式都反映了一个独特的社区和生活方式。方言是“主要话语”,即我们首先学到的说话方式,代表个人身份,通常用于家庭和乡村环境。

相反,“标准”音是“次要话语”,作为一种工具帮助我们融入和适应更广阔的世界。知道如何“转换代码”语言就是灵活性:知道何时使用发自内心的声音——亲切真实的方言——以及何时使用世界的声音,面向机会和成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尽管许多人习惯于日常发音和用方言说话,但他们通常按照标准普通话写作。例如,在南方,人们可能说“dzui zẻ”(发音亲切、随意),但写作时仍使用标准拼写“vui vẻ”而不改变。

这种口语(主要话语,与地域身份相关)和书面语(次要话语,面向专业和融合)之间的分离,正是一种微妙的话语转换形式,有助于在适应更广阔语境的同时保持个人真实性,正如詹姆斯·吉所描述的那样。

与同村人说话时保留方言是保护,是社区连接

每种方言就像越南语这条河流的一个分支。问题不在于方言,而在于我们尚未教导学生何时应转换代码,何时应保留方言。

与村民、亲人说话时保留方言——这是保护文化和连接社区的方式,是最亲切和真实的说话方式。

在需要演讲或工作时切换到普通话——这是扩展交流空间的方式。

但即使在工作中,方言有时也变得宝贵。上周,我收到一封来自美国一家翻译公司的电子邮件。他们正在寻找说顺化口音的人,为一次在线对话做翻译。

因此,与其“纠正口音”,不如教授语言转换技能:知道何时说方言以表达身份,何时说标准音以适应。

语言之河不是为了侵蚀,而是为了滋养、分支、培育。标准化而缺乏灵活性,无异于筑坝阻流。教授转换代码就是知道适时开闸,让水流扩散,滋养交流的田野。

将“标准”作为一种灵活技能来教授,知道何时说普通话,何时说方言,这是我们需要追求的目标。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Fang;来源:Tuoitre)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