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马峰是世界雨极?

越南中文社
10 Min Read

从10月22日到10月29日4点,河静、广治和广义降雨200-450毫米;顺化450-900毫米;岘港300-600毫米。从10月25日晚到10月29日7点,降雨密集,其中白马峰(顺化)3393毫米,拉托(广治)1019毫米,福成(岘港)1199毫米,茶清(广义)1457毫米。

白马峰记录到一天(从10月26日19点到10月27日19点)的降雨量为1739毫米,几乎等于越南全国年平均降雨量(1400-2400毫米)。这是越南有史以来最大的降雨量,也是世界第二大,仅次于1966年1月法国在印度洋的一个观测站的1825毫米。

为什么白马峰是世界雨极?

三种极端天气形态同时出现

据气象水文与气候变化研究所气象气候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伯坚博士称,中部地区,尤其是顺化-岘港和白马山区的特大降雨是多种极端天气形态罕见汇聚的结果,形成了持续多日的“降雨机器”。

首先是从中国大陆不断南下的冷空气,推动东北季风强劲吹向中部地区。当到达顺化-岘港时,冷气流遇到温暖的海洋,吸收更多水汽,变成密集的湿润空气。遇到横亘的白马山脉,空气被强迫上升,水汽强烈凝结,导致持续大雨难以停止。

与此同时,热带辐合带横跨中部地区。在该带上又形成了海上活动的低压区,使空气被强烈吸入涡旋中心。这种结合导致来自南海的水汽被强烈吸入内陆,不断为对流云补充能量,维持日夜降雨,尤其是顺化-岘港沿海带。

此时,在1500-3000米的气层中存在东风带中的强烈扰动,形成密集的对流云带。这些扰动移动缓慢且不断重复,导致顺化-白马地区一波又一波地遭受暴雨,而不是一次降雨后停止。

为什么白马峰是世界雨极?

白马山的迎风漏斗地形

白马山位于顺化市以南,紧邻岘港市边界,是长山山脉南段延伸至南海附近的部分。白马山最高峰为1448米,山脚距海岸仅约12-15公里,形成了越南最大的地形坡度。

长山山脉南段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但白马段具有弯曲结构,向南海敞开,使得山的东坡、东南坡和东北坡完全与雨季从海洋吹来的主要湿润风向重合。

据坚博士称,由于向海凹入的地形,白马山像一个天然的湿气漏斗。当湿润风从海洋吹入时,前方的较低山脉如陵姑、海云引导湿润气流汇聚到白马山,使气流被压缩和上升(空气向上移动并因对抗力而被压缩)。

当遇到白马山的陡坡时,空气被强迫垂直抬升,温度迅速下降,水汽立即凝结成密集的云和大雨,称为地形雨。大坡度导致强烈的抬升运动,形成沿山脊延伸数十公里的湿润对流区,雷暴云日夜不断形成。

为什么白马峰是世界雨极?

特别地,白马山西侧是背风坡,空气在失去湿气后下降并变干,在广治、广南平原产生焚风效应。因此,白马山是自然气候边界,分隔两个相反的天气区域:一边是极端降雨中心,另一边是干燥焚风区。

在9-12月的雨季,顺化-白马山正好位于热带辐合带中,来自北方的东北冷湿风和来自南海中部的东南暖湿风在此相遇。白马山坡,由于向海敞开的方向,成为强迫湿润风汇聚点:来自两个方向的湿润空气被强迫抬升到1000米以上高度,使水汽凝结过程强烈且持久。

“如果海上出现台风或热带低压,东风-东南风环流被白马山地形的放大,就会产生强度和总降雨量都创纪录的暴雨,”坚博士补充道。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Ken;来源:VNExpress)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