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预警必须送达每个家庭

mika
By mika
26 Min Read

自然灾害预警必须送达每个家庭

"这些天,全国都在关注中南部地区,以分享和支持同胞克服困难。这也是我们必须更深入地思考应用科学技术来帮助早期预警、预测对每个区域、每个村庄、甚至每个家庭的影响的时候"。

前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高德发在由农业与环境部与中央防灾基金于11月25日联合举办的科学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与预警中的应用论坛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高先生提出情景:"预测降雨300毫米、500毫米或700毫米必须明确会导致洪水到何种程度,以便在断电、断信号的情况下,基层干部仍能根据输入信息指导居民主动应对"。

预测、早期预警必须先行

据高先生称,在应对自然灾害中,最有效的预防工作首先是监测、预测和早期预警工作。多年来,国家与企业以及一些国内外组织的参与已投资提升监测、预测、早期预警能力,特别是台风预警。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难以预测且类型多样,监测、预测、预警工作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

据高先生称,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为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测、早期预警效率开辟许多新机会,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最近出现的应用人工智能(AI)的可能性。

除了通过卫星观测外,还有许多新设备用于自动测量地面降雨、雷达、自动传感器测量温度、风、水位、流速等。此外,信息可以快速整合,为基础提供更准确、更及时、更贴近每个地区的模拟预测,并更快、更贴近地向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对象传递信息。

"然而,这些技术只有在安装观测技术、设备、构建预警系统以及更重要的是必须有运行、维护和发挥系统作用的机制和机构时才能发挥作用",高先生说。

自然灾害预警必须送达每个家庭

杜明德教授博士(河内国家大学)强调预测、早期预警的作用非常重要,在自然灾害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必须应用多种不同技术的组合。

据杜先生称,在越南当前技术条件下,几乎所有世界上最现代的技术都已并正在应用,如实时观测和降雨量测量技术、短期几小时到几天的降雨预测监测观测技术、遥感雷达技术等。

然而,投资水平仍有限。因此,早期预警需要更多投资,以在社会中全面发挥效果。

杜先生举例说明整合降雨观测站与土壤力学、岩石力学的定量计算模型,以提供老街省安沛坊和木江界县山体滑坡早期预警,该模型受到居民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我们的预警通过电子邮件自动发送给地方政府和已注册接收信息的居民。同时,如果电信网络条件允许,信息将每小时自动通过Zalo、手机短信发送。

此外,我们考虑到没有电信网络的情况,安装了结合独立运作的警报器的降雨测量系统,当达到计算阈值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时,将发出预警",杜先生说。

据杜先生称,深入观测有两个任务:为正在进行观测的区域提供直接预警信息,以及为计算和应用提供额外数据库,用于具有类似地质、地形条件的其他地区。

"在越南当前实际条件下,我们建议应投资布置在具有典型地质条件的地区,以使用观测结果结合降雨测量站、定量计算和实际实验分析,在越南广泛应用。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经费",杜先生说。

自然灾害预警必须送达每个家庭

多渠道早期预警模型和"一体化"洪水警报塔

黎越西先生,水资源技术咨询与发展股份公司(WATEC)副总经理,表示在早期预警工作的紧迫需求和智能城市建设中数字化转型趋势的背景下,自动洪水监测系统(VFASS)被研究和开发。

该系统使用雷达传感器测量洪水深度,通过RS-485或LoRa与VFASS数据采集器连接,并通过3G/4G网络连续传输。

设备由太阳能供电,有备用电源,并在水位超过阈值或检测到异常时自动发出预警。

"所有数据在WATEC开发的云平台上处理,允许集中管理和分析国家规模的大数据,并通过API灵活共享。居民和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应用和手机实时跟踪洪水情况、接收预警",西先生说。

此外,VFASS可以连接降雨测量站、水位测量站和洪水警报塔,在降雨量、洪水深度或水位超过阈值时自动发出多渠道预警。

类似于VFASS,山洪和山体滑坡预警站系统设计为从传感器-处理-数据传输-显示-预警的闭环周期,具有许多优点,如设备终身保修、使用云平台实现灵活扩展、高交互性、无限物联网连接和使用独立于运营商的LoRa。

据西先生称,在这一解决方案组中,VFASS通过实时水位观测能力、多渠道早期预警和易于在居民区和城市部署的"一体化"洪水警报塔模型,继续显示出明显效果。

"通过自动化系统、监控电池状态、连接、传感器和服务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于洪水预测模型和洪水地图构建。目前,系统已在全国部署140座洪水警报塔、自动洪水监测站和70多个预警站,同时出口到菲律宾",西先生分享道。

自然灾害预警必须送达每个家庭

贯彻"三早"和"三准"原则

据杜明德教授博士称,在防灾工作中,地方政府和居民的作用极其重要。

其中必须贯彻"三早"原则:早发现、早预警、早行动;和"三准"原则:准人、准事、准时机。因为当前乡镇级政府范围很广,因此信息必须到达准人,并且必须做准事和在必要时机准时机才能确保防灾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看到政府和居民有三个级别必须贯彻实施,即拥有信息,但更重要的是信息到达时政府必须理解信息并正确理解信息的内涵。

例如,根据风险预警山洪和山体滑坡,而不是预警正确或错误。当拥有信息、理解信息时,必须将信息转化为具体实际的行动",杜先生补充道。

自然灾害预警必须送达每个家庭

技术帮助验证和协调灾后响应

阮进勇先生,JCI越南主席,认为数字技术不仅在预测中,而且在早期预警、验证和协调灾后响应中扮演关键角色。为满足这一需求,JCI越南已构建并部署CuuTro.JCI.vn平台——实时连接社区救援的系统,支持"应用技术以减少自然灾害损失"的目标。

平台专注于四个主要功能:预警后立即接收信息、显示实时救援地图、自动激活现场力量、和透明验证数据。居民可以发送"需要帮助"信号,而个人和企业在有资源时发送"想要捐赠"。

救援地图将清晰显示需要支持的点、已救援的点、仓库、避难所和居民共享的资源,帮助准确优先和辅助职能部门决策。系统自动向当地志愿者发送预警,同时在居民得到支持时立即更新救援状态,确保透明和资源分配效率。

实际部署中,平台已记录近1,500个"需要帮助"点,支持449户居民确认安全,动员超过74名慈善家和99个直接检查点。各JCI分会已提供超过80吨货物从大叻、两车货物从JCI Worldwide VN和来自许多其他地方的数千份必需品,证明平台的快速响应和实战效率。

"JCI越南建议地方政府协调通知平台到乡/坊,指定当地验证联系人,连接数据与避难所、仓库和医疗站,同时鼓励慈善组织共同参与。

我们承诺不收费、不商业化平台,同时透明数据并在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活动中长期并肩,帮助需要的人被看见和想要帮助的人准地方-准时机",勇先生分享道。

运行必须与技术相应

裴光辉先生,防灾政策与技术中心副主任(堤坝管理与防灾局),强调尽管已付出许多努力并部署技术,但仍需正视存在的限制。其中一个主要困难是乡镇级角色日益繁重。

如果以前主要根据县指示执行,则当前乡镇级既要指挥,又要直接组织应对。乡镇之间以及乡镇与省之间的联系也因范围广、资源不均而提出挑战。

据辉先生称,数字化转型是紧迫要求,但许多地方仍混淆"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转型"。如果只有技术而人不改变思维,运行将遇到限制。早期预警的最重要目标不仅是发送信息,而且必须确保居民收到-理解-知道如何做-能够执行。

当前中心正在开发省级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在河静省试点,连接中央-省-乡和社区之间的数据。系统有两个界面:一个供居民跟踪进展、接收应对指南、反馈信息;另一个供指挥调度,集成实时数据、跟踪居民疏散进度、在数字地图上管理安全点。

据辉先生称,支持构建居民疏散方案软件已纳入实际演练,帮助地方根据自然灾害进展调整计划,而不是基于固定纸质地图。所有技术和模型的最终目标是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让居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真正主动。

顺化市自然灾害预警警报系统发挥效果

邓文和先生,顺化市水利与气候变化处处长,表示当前在顺化市有4个自然灾害预警警报系统设置在广田乡、化洲坊、维雅坊和香安坊。

根据规定,每当有大台风或香江、布江水位预测升至警报2和警报3时,该系统将被激活以警告居民知晓,旨在抬高家具、移动车辆到高处甚至疏散到安全地点。

"在最近的洪水期间,尽管水位未升得太高,该系统已通过早期激活发挥效果,居民听到警报后主动防范,将车辆移到高处",和先生说。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Tuoitre)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