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必须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生活

woo
By woo
7 Min Read

法律必须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生活

引起关注的原因是判决中记录的损失金额太小(仅超过1000万越南盾),而且校长“侵占财产”的证据不明确。

违法就必须承担责任。但这里的问题是,所谓的损失金额与刑罚程度不相称,更确切地说,是不值得让被认为应对该损失负责的人用那么多时间坐牢来交换。

更不用说,在现行关于公共预算预付款的规定被认为过于僵化和难以实施的背景下,这种合法化支出凭证的违规行为相对普遍。此外,在校长的案例中,侵占、私吞的迹象没有被明确,甚至可以说没有这回事。

另一方面,当将这个案例放在打击犯罪的宏观画面中时,许多人不禁感到心痛:不少财产损失案件造成的损害要大得多,但造成损失的人要么没有被判刑,要么判得很轻。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疑问:在适用制裁时,对于性质相同的违法行为,是否存在对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区别对待?

判决已被上诉法院宣布撤销,要求重新调查。上诉法院要求必须澄清事件的本质,特别是必须确定被指控犯罪的行为是否给国家造成了财产损失。

从这个故事中,需要为被赋予执行法律职能以镇压不当行为,特别是有刑事犯罪迹象的行为的人吸取教训。

首先,必须进行严格的调查,以澄清所有必要的细节,以便评估和判断行为。无论被指控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害是大是小,严重还是不严重,都必须充分执行操作措施。

诉讼人员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执行被赋予的职责,认识到自己承担的工作对嫌疑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从这种认识出发,公务员必须有勤勉、尽责、细致、谨慎的态度,以确保不会错误地归罪。

其次,在对性质相同的刑事违法行为适用制裁框架相对广泛的情况下,需要设计一种刑事政策,允许以情理并重的方式适用制裁框架。主导思想是刑罚既要有威慑力,又要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必须对专业、有组织、残忍、造成重大和广泛损害的犯罪分子实施严厉的制裁;而对于机会性犯罪,由于环境所迫,造成的损害不大的情况,制裁应具有提醒的意义,并为违法者提供改正错误、重新开始生活的机会。

归根结底,法律的最高目标是建立一个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生活的走廊,而不是走向黑暗的死胡同。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Alex;来源:Tuoitre)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