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会相信,但我在新加坡第一次乘坐地铁时最震撼的感觉不是火车的速度,不是清洁或绝对准时,而是…电梯。更准确地说,是无尽的自动扶梯系统,就像你自由落体进入一个地下城市,层层叠叠地深入地下。
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回到新加坡,本打算在滨海湾金沙和滨海湾花园散步,但当我查看地图时,我意识到:如果想快速并以新加坡的方式移动,我必须熟悉MRT,这是东南亚最著名的地铁系统之一。
我从樟宜机场开始我的旅程,这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机场之一,心情激动。经过近40分钟滑过12个MRT站后,我从莱佛士坊站走出来,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富丽敦酒店——这座古老的建筑就坐落在新加坡河畔,我在岛国的日子里将住在这里。
在新加坡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去哪里,从博物馆到购物中心,从唐人街到滨海湾,我都选择乘坐MRT。不仅因为它方便和准时,还因为这种移动体验已成为旅程的重要部分。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站是Bencoolen站,那时“陷入地下”的感觉真正出现。我站在自动扶梯上,往下看却看不到底。超过35米的深度,相当于12层楼高,只是为了到达站台。狭窄的空间,长长的扶梯,白色的灯光,一切都创造出一段充满未来感的视觉体验,就像走进了一部科幻电影。
移动到Promenade站,我遇到了更多叠加的自动扶梯,连接不同的线路层。有时正在下行的我,看到另一边的人…正在平行的下层上行。这种奇怪的感觉让我困惑,就像被带入了一个“4D迷宫”。
有趣的是,在这些自动扶梯之间,即使下到这么深,也没有恐惧或呼吸困难的感觉。一切都通风、干净,而且…没有一点噪音。只有脚步声,空调的轻微嗡嗡声,和偶尔火车瞬间穿过的声音。
我脑海中反复出现的问题是:他们是怎么在摩天大楼脚下建造这些东西的?
在越南,我们习惯于“挖出来才能建造”的概念,但在新加坡,人们是先向下建造再向上建造。我了解到,这里的大部分MRT线路在城市发展之前就已经规划好了。也就是说,在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之前,政府已经为地下的MRT规划好了“地下通道”。
隧道挖掘是通过巨大的TBM钻机完成的,钻入地下20到40米的深度。每当即将钻过地基薄弱或靠近大型建筑的区域时,传感器系统会监控每一毫米的移动,确保不影响上方的结构。听完只能赞叹和羡慕…
尽管一切都很科学和整洁,我还是免不了…迷路。在Dhoby Ghaut站——这里有3条线路交汇,我换乘时走错了方向。指示牌很清晰,但我太相信脑海中的地图,而不是仔细看站名。结果不得不往回坐一站。
新加坡的每个MRT站可能有4到6个出口,每个出口带你到不同的街区或中心。如果你从Exit A而不是Exit D出来,那么…恭喜你,你将不得不绕着一个巨大的建筑多走500米。
但正是这些迷路的时刻让我觉得有趣。我偶然在乌节路中间发现了一个小咖啡馆,或者在Bugis发现了一个没有任何旅游应用中提到的艺术装置走廊。迷路,却“找到了自己”——这正是我一直期待的城市旅程。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Suki;来源:Thanhn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