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视为一个特殊时刻,一系列新的机制和方法在基础设施投资发展中开始实施。其中,许多国内企业大胆提出了被视为“非常困难”的项目,特别是在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第68号决议颁布之后。
关键和机制已经打开,问题是如何让私营部门真正接触、参与并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变为现实?
这也是由《青年报》于8月15日举办的“私人投资基础设施:从政策到实施”座谈会的内容,与会者包括行业领导、专家和企业。
座谈会开始时,《青年报》副主编陈全分享说,我们国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自我提升的时代。随着许多新机制和新法律的颁布,我们也刚刚完成了行政机构的精简革命,以开辟一个更广阔、更具潜力的新发展空间。
据全先生介绍,第68号决议将私营经济视为重要动力,为私人投资铺路。新机制、新发展空间正在经济各个领域扩散。因此,最近许多国内企业和集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型项目。
国会代表陈英俊(胡志明市代表团)认为,第68号决议或第198号决议已经明确了私营经济的作用。
目前,国家用于投资发展的资源还有限,仅占全社会总投资的大约四分之一。为了实现每年至少10%的增长目标,发展投资资本需要达到30-45%的GRDP,其中包括来自预算的“诱饵”资本。这要求大力动员社会资源,特别是来自私营部门的资源。
实际上,对于如南北高速铁路、胡志明市城市铁路或龙平至平阳行政中心(旧)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资本非常大,而预算还有限。因此,需要尽快将决议法律化并具体化政策,特别是关于土地的政策。
此外,需要简化投资者选择程序,应用支持信贷政策,如国家提供0%利率的资本让企业实施项目。目标是创造一个有利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
“现在的吸引私人机制已经非常开放,这将是我们发展的机会,建设私营部门有更多强大企业和集团,形成在基础设施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先锋集团,”俊先生说。
胡志明市财政局代表阮范清辉认为,合并既打开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因为每个地方以前都有自己的发展计划,并且仍在调整以适应整体。
据辉先生介绍,胡志明市未来项目的资本需求非常大。目前已经有关于公共投资和公私合作(PPP)的法律框架,其中私营部门最常见的是BOT,但仍然存在许多风险;BT形式和交通导向发展(TOD)模型也受到关注。然而,实际上PPP审批过程仍然漫长,自合并以来还没有任何项目获得批准。
与此同时,大光明地产投资股份公司(长海集团)代表黎清廉认为,随着刚刚颁布的新机制,为国内集团和企业参与实施具有特定技术的项目,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地铁和城市铁路系列项目创造了非常大的条件。本着这种精神,长海集团也已经提议胡志明市参与投资一些地铁线路。
“作为过去一段时间实施多个大型项目的企业,我们最担心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程序不畅。因为一个程序太久会让企业陷入困境,项目停滞。因此,企业希望国家继续同行,并继续颁布足够的流程和标准,缩短流程,让企业在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心,”廉先生说。
长南集团总经理阮心进说,胡志明市目前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有很多项目需要做,以解决防洪和交通拥堵两个问题。要建设包括地铁和高架道路、地下基础设施在内的现代交通系统,需要巨大的资本。问题是要有畅通的程序和机制,并创造一个安全的信任环境,以吸引私人参与投资。
而同心集团董事会主席武国胜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是企业热衷的领域。龙安港项目始于“路通,财通”的意志——有基础设施经济才能发展。除了吸引公路投资资本外,国家还需要集中投资更多水路,因为用于这一领域的资源还很少。
胜先生表示,很高兴有支持私营企业的决议。没有什么资源比社会资源更强大。“很多企业家非常有热情,有潜力,有管理能力和财务能力,想要共同建设基础设施,问题是给他们一个安全的信任。要让企业安心投资,需要创造一个透明、稳定、保障投资者资本安全的环境,”胜先生说。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Alex;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