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封建国家权力交接

woo
By woo
26 Min Read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爆发,越南既受法国统治,又自1940年起被日本占领,并受阮朝朝廷管理,由保大皇帝领导。1945年3月,日本政变法国后,建立了陈重金政府以取代封建朝廷。实权掌握在日本军队手中,保大皇帝仅保留君主制度的象征性角色。

与此同时,由胡志明领导的越盟运动广泛传播,组织了许多有效的抵抗活动并得到人民的支持。陈重金政府努力改善民生,但权力被日本军队控制,面对时局的无能使其失去民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盟军投降,该政府几乎崩溃。

根据保大皇帝的御前文房官范克和的回忆录,总理陈重金多次因病请假,怀疑日本投降的消息,但仍与亲信商讨依赖法国殖民者的事宜。一些朝廷官员意识到依附皇位无意义,因此讨论动员皇帝退位。

朝廷内阁中的辩论

1945年8月中旬,范克和不断向皇帝报告河静、广义、丰田(承天)等地已夺取政权。在顺化,民兵日夜训练,示威游行爆发,红旗黄星旗帜和“支持越盟”、“打倒法西斯”的口号。革命压力上升迫使内阁连续紧急开会。

在8月17日由保大主持的会议上,外交部长陈文长宣读了一份致美国、英国、中国、法国领导人的草案信息,呼吁保护“从日本手中夺取”的独立。内政部长陈廷南建议加入苏联,因为它在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意见得到卫生部长胡佐卿的支持,但遭到总理陈重金和陈文长的强烈反对。保大皇帝倾向于反对派,要求“不要再争论了”。

当转向内政问题时,陈廷南认为最重要的是全体人民团结在最强大、最热情的组织周围,即越盟,使外国不能再施展分而治之的手段。他建议内阁立即撤退,将所有权力交给越盟。

“我认为皇帝也应该撤退”,陈廷南话音刚落,总理陈重金就表示反对,使辩论再次激烈起来。

80年前的封建国家权力交接

财政部长武文贤在眼前形势下论证,需要一个合法政府来维持秩序,应对盟军并阻止法国回归。他提议将实权交给越盟,但形式上仍维持君主制度与越盟内阁。这一方案由担任部长的律师们详细分析后,整个朝廷内阁一致同意。

内阁委托范克和起草1945年8月17日的第105号谕旨,包括两点:皇帝准备将政权交给越盟,并邀请越盟领袖到顺化组建内阁。政体的选择将由人民决定,皇帝承诺遵从人民的意志。保大在批准谕旨时显得兴奋,因为他相信自己仍能保住皇位。

陈廷南随后建议保大发布诏书动员国民,范克和已有草案。这份诏书确认了民族保持独立的意志,呼吁爱国扶王助国,并赞扬皇帝的牺牲精神。

在动员国民的诏书草案中有“朕宁愿做一个独立国家的公民,也不愿做一个奴隶国家的皇帝”的句子。起初保大喜欢这句话,但当范克和呈上诏书时,他结结巴巴地重读,似乎在内心挣扎。最终皇帝签字,但仍因不知道越盟领袖是谁以及是否能够保持君主制度而犹豫。

范克和向皇帝讲述了义静预言:“岘山分解,牛尿失声,南坛生圣”,人民将“圣”与阮爱国相联系。对“天兆”感兴趣,保大问:“你想建议朕退位,将所有权力交给越盟吗?”。看到范克和确认,皇帝说:“如果越盟的领导人确实是圣阮爱国,那么我愿意退位”。

越盟的最后通牒

8月22日下午,一些在越盟活动的人爬上旗杆,降下皇帝的黄旗,升起红旗黄星。保大得知消息非常沮丧,部分因为士兵没有在旗杆站岗,许多黄旗士兵倾向越盟,部分因为尚未向祖先报告退位事宜,尚未有中央革命政府的代表进入但已经降旗。

皇帝甚至恳求范克和去找越盟代表协商降下红旗黄星,升起黄旗,作为朝廷保留一点面子的方式,但未成功。在香江边的旗杆上,红旗黄星飘扬。

越盟领导人在8月23日上午向保大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移交黄旗士兵及其所有装备、武器弹药给革命政府。皇帝必须命令所有省长将权力交给革命,即越盟。答复时间截止于13:30。

尽管信件在清晨送入宫,但直到近12点才到达皇帝手中。愤怒因为只剩下一个多小时就是朝廷必须按照越盟要求执行的期限,保大皇帝进入房间,丢下一句话:“算了,随你们便,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看到皇帝精神低落,范克和建议冷静并提议立即召集内阁讨论两件事:答复最后通牒和通过退位诏书草案。会议于12:25在大内举行,气氛紧张。讨论最后通牒时,大家一致同意接受越盟的所有条件。

80年前的封建国家权力交接

转到退位诏书草案问题,只有内政部长陈廷南发言建议删除“煮豆燃豆萁”一词以避免悲情色彩,改为“南北分争”更为庄重和温和。这一提议迅速得到赞同,草案被全体内阁通过。

会议结束时,总理陈重金以略带讽刺和明显担忧的语气说:“好了,现在所有事情都由范克和负责,不需要再有内阁了。”这也是结束阮朝封建时代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的话。

范克和讲述自从决定退位后,保大更加乐观,分享了未来自由公民生活的计划,打算去B'Lao(林同)的茶园种植茶叶和打猎,甚至承诺给范克和租车跑客运。

历史性的退位仪式

1945年8月26日下午,保大皇帝在世庙默默举行告祖仪式,尽管提前通知,但只有四位官员随从。两天后,根据皇帝的命令,范克和组织清查大内的公共财产,从金银珠宝到阮朝的古董,准备移交给革命政府。

收到保大邀请进入京城接受退位仪式的电报后,8月27日临时政府指派陈辉燎为团长,与阮良朋、瞿辉瑾一同出发。“那天,胡主席还在解放区,尚未回到河内”,陈辉燎在回忆录中叙述。

8月29日上午,在顺化体育场,范克和迎接从河内来的政府代表团。双方随后在顺化人民委员会会面,统一了条款:皇帝移交政权,离开大内,保留个人财产,包括名义上属于皇帝的不动产,并享有公民权利;陵墓、庙宇由国家保护;皇族可以前往祭祖。

同日下午,保大皇帝在建中殿接见代表团。在会见皇帝前,临时政府的代表们已经详细商定了从举止到谈话方式的一切。大家一致认为,尽管是胜利者,但绝不骄傲挑衅,尤其是对已经屈服于从北到南广泛民主运动的皇帝。

“我们考虑很多的一件事是称呼方式。我们还会称保大皇帝为‘陛下’吗?皇帝还会对我们自称‘朕’吗?结论是,我们决定称皇帝为‘先生’,自称‘我们’,皇帝可以随意自称”,陈辉燎在回忆录中叙述。

在客厅,保大皇帝穿着水色长袍,光着头接见代表团。鞠躬后,双方坐下交谈,御前文房官范克和告退,留下三位临时政府代表和皇帝。

在谈话中,保大用“我”代替“朕”,自然称呼代表们为“先生”。陈辉燎重申了早上对范克和的承诺,同时赞扬了皇帝爱国爱民主的精神,使气氛更加亲切。当被问及皇位上的痛苦时,保大回答:“我坐在皇位上一天,就被法国人利用一天。”

双方同意8月30日下午皇帝将在午门前退位,使离开皇位“有声有色”,并有机会向国民表白。

80年前的封建国家权力交接

8月30日上午,顺化红旗黄星闪耀。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午门,既兴奋又庄严。在仪式前,为了有一个明确的象征,临时政府领导人下令暂时降下红旗黄星,升起皇帝的黄旗。

同日16时,在五凤楼上,保大皇帝头戴黄巾,身穿黄袍,白裤,绣龙鞋,面容平静略带沉重。“皇帝以一种感动的语气,站在扩音器前,宣读自愿退位的诏书。民众静静地听着即将重新成为公民的皇帝的心声”,陈辉燎在回忆录中叙述。

保大皇帝读完朝代的最后一份诏书后,陈辉燎代表临时政府接受退位诏书、国玺和镶玉的金剑——象征军权的两件宝物从保大手中。那一刻,一连串的礼炮轰鸣。在旗杆上,黄旗降下,红旗黄星在民众“欢呼如雷”的声音中升起。

根据诗人瞿辉瑾的回忆,阮朝的国玺非常重,令所有人惊讶(明命四年-1823年铸造的“皇帝之宝”,超过282两黄金,即近11公斤)。而那把镶玉柄的剑,当他试着拔出时,发现钢刃已有锈迹。

回应保大皇帝自愿退位的声明,陈辉燎宣布越南土地上的君主制度终结,明确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的路线。保大当时请求佩戴红旗黄星徽章。政府代表满足了他的愿望,将红旗徽章别在前皇帝的胸前,现在以永瑞的名字,成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新公民。

离开时,陈辉燎和许多人看到了公民永瑞的喜悦表情。在午门外和香江边,民众仍在游行,口号:“欢呼公民永瑞的民主精神/欢呼临时政府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国万岁”。

顺化历史博物馆馆长阮德禄表示,80年来,阮朝(1802-1945)最后一位皇帝保大退位的故事,仍通过标牌、解说、展览、书籍和人民的记忆保存,使午门成为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这一事件体现了全民族团结的力量,人民战争的原理,是需要发扬的教训”,他说。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VNExpress)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