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Hansjörg Temperli每月仅支付870瑞士法郎(约1100美元)居住在瑞士东北部苏黎世市一套440平方米的公寓中,配有阳台、大客厅、巨大厨房和数百种其他设施。
然而,他和女友必须与另外八个人共享大部分空间。
“便宜是便宜,但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Temperli说。
Temperli属于越来越多选择合租模式的人群,这是一种在非亲属熟人之间共享住房的模式。这不仅仅是学生宿舍,而是为8至12人设计的公寓群,越来越吸引高技能工人、家庭和老年人。
苏黎世——世界第三昂贵的城市——正成为这种“合租”趋势的中心。
“合租”的想法源于20世纪60至70年代的丹麦,随后蔓延到整个欧洲,如今在苏黎世市流行。
Andreas Engweiler,Kraftwerk1合作社的主任,表示20年前首次建造“合租”式公寓群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疯狂”的,但现在它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在苏黎世,大多数公寓群位于房地产合作社内。例如,一个Mehr als Wohnen(建筑合作社)拥有370套公寓,其中11套供7至12人居住,配有屋顶花园、工作室、音乐室和客房等共享设施。居民不能拥有汽车,但有共享车辆。
尽管没有精确统计数据,但调查显示这种模式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广泛传播。居民通常一起做饭、打扫和社交。
“孤独是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公寓群让生活更舒适,”建筑师Andreas Hofer指出。老年人尤其受益于这种住房模式。
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55岁以上苏黎世居民希望多代同住,一半人对“合租”模式感兴趣。
项目开发专家Nina Schneider表示,老年人通常独自住在宽敞的房子里,因此对他们来说,在共享空间中交流非常宝贵。
苏黎世有利,因为超过20%的住房基金由合作社或城市拥有。政府通常将土地交给有可持续、创新和合理租金提案的开发商。因此,合作社租金比私人住房便宜25%,空置率仅为0.07%。
目前,这种住房模式已传播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但由于美国人视房屋为积累资产,发展较慢。
在美国,住在“合租”房中的人只租用或购买合作社股份,并以几乎无利润的方式出售。而“在苏黎世,有百万富翁住在合作社中,”研究员Susanne Schindler说。
然而,在美国,对这种模式的公共支持容易引发争议。
尽管苏黎世是“合租之都”,但这种形式仍占小比例。住房政策专家Philippe Koch认为,许多人难以适应,因此更换率高,“合租”难以彻底解决住房危机。
Koch Quartier区的一个新项目展示了多样性,有34平方米/人的公寓群、10间卧室的公寓和8套毛坯房供居民自行布置。
“宽敞的空间打开了多种可能性,”建筑师Noemi Engel补充道。
29岁的建筑师Moritz Köhler瞄准了这个项目中一套12人的公寓。尽管他已有廉价的两室公寓,他仍在寻找社区感。
据他说,“合租”带来了灵活的生活方式。
“我可以和男友一起生活,或有孩子,而不需要频繁搬家,”他说。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Alex;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