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之声在茶曲河畔的村庄祠堂

mika
By mika
13 Min Read

位于茶曲河北岸,距离广南省中心以西2公里,南越之声在寿禄村祠堂的遗址是与抗法战争相关的红色地址。如果越南之声是政府的官方声音,那么南越之声被赋予特殊使命:在需要时随时取代国家电台,并将抗战之声带到南方同胞。

根据越南通讯社信息资料中心的文件,该电台于1946年7月20日在寿禄村祠堂正式开播,位于山静县定河乡(现为山静乡),根据已故总理范文同的指示。

南越之声在茶曲河畔的村庄祠堂

电台的诞生背景发生在紧急情况下。1945年9月23日,独立宣言仅三周后,法军开火重新占领西贡-嘉定。1945年9月26日,胡志明主席发信呼吁南方同胞站起来,同时派遣干部和将领进入南方。

进入抗战时期,战场被清晰地分为两个区域:自由区和法军暂时占领区。广南当时属于第五区自由区,是已故总理范文同的工作总部所在地,代表政府在中南部。

作为抗战的核心,第五区有学校、医院、陆军学校,并且不可或缺地有广播电台,用于宣传和兵运工作。因此,在1946年7月,优秀工程师和记者被调往寿禄村建立这个基地。

其中,电台的第一任台长是记者阮文阮,他曾担任先锋报的编辑秘书,两次被法国殖民者流放到昆仑岛。参与领导和建设电台的还有革命家黄文鼎,南越抗战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部长;记者李文六(南越共和国临时政府在巴黎会议的发言人)。记者和编辑团队包括:雪明、锦巴、明理、文积、文山、高福、文化等。

南越之声在茶曲河畔的村庄祠堂

在1946年7月20日的首次广播中,播放青年进行曲后,南越抗战行政委员会主席范文白宣读了号召,宣布电台的诞生。每天早晚两次,从寿禄村祠堂,电台的节目以开场白播出:“这里是南越之声。痛苦的声音。愤怒的声音。战斗的声音”,将革命之声带给南方同胞。

最初,电台用越南语广播,后来增加了法语,内容包括时事、战事新闻、音乐、评论揭露殖民阴谋,呼吁团结抗战。特别的是,为了制作法语新闻,范文同呼吁金矿经理、广南省的金矿法国人波梅特·坦听从正义之声,成为记者。

原山静县主席、书记阮廷英,曾协助为电台建立国家遗址档案,他认为,在茶曲河畔的寿禄村祠堂建立广播电台确保了意外性和安全性。

“祠堂原本是文化和精神活动的场所。设在这里,电台被精心伪装,并受到周围居民的保护,因为这里也是革命将领的故乡。然而,在此期间,敌人也轰炸了附近地点”,英先生说。

根据越南科学家遗产博物馆的资料,1946年底,为防止敌人袭击和轰炸,南越之声迁往上新区,旧山哈县(后合并为山西乡)。在这里,电台从1947年10月7日至1947年12月19日承担了取代越南之声的任务,当越南之声迁移地点时。

也在此期间,南越之声增加了一个波段,自称“塔梅之声,南越抗战沼泽地的流动声音”。这一活动迫使南越法军指挥官发动多次扫荡和追捕,但不知道这个电台竟然位于中部,距离西贡1000公里。

南越之声在茶曲河畔的村庄祠堂

1948年初,南越之声迁入平定省山区,改名为南越之声,代号“西山组”,隶属于第五联区委员会和中南部抗战行政委员会。在此期间,记者李文六担任南越之声副台长。

从1953年中起,越南之声的广播信号增强,南越抗战之声和西贡-堤岸广播电台已有稳定节目,因此南越之声逐渐减少活动,并在1953年底左右完全停止。

1994年,寿禄村祠堂的首个广播地点被承认为国家历史遗址。到2014年,广南省文化体育旅游局和山静县人民委员会在这里举行了遗址碑揭幕仪式。

当时的越南之声总台长表示,对于广播记者来说,想到电台对两次抗法和抗美战争的巨大贡献,他们完全可以自豪于“广播波上的胡志明之路”。

山静乡党委书记阮黄协表示,南越之声遗址具有很大的传统教育价值,乡党委确定这里是向年轻一代介绍和教育传统的点。然而,过去这里没有得到太多投资。

“我希望遗址得到与其规模和电台价值相称的投资,并与人民,尤其是学生们紧密联系”,协先生说。

广南省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潘文和表示,遗址由该局管理。目前这里因天气、自然灾害而退化,未能及时修复。“未来,该局将建议省里考虑并进行全面修复,以保护和发扬这一遗址的历史价值,作为教育年轻一代的红色地址”,和先生说。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Suki;来源:VNExpress)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