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阮文麦先生独自管理着同塔省高岭县美寿乡的1.2公顷猫山王芒果园。他的三个孩子都已成年,但都不愿从事农业。每个月,他花费近十天喷洒农药、施肥,几天割草,外加修剪树枝和清理果园的时间。
一些工作他可以借助割草机和自动灌溉系统自行处理。但包果和收获必须雇佣季节性工人,每天费用40万越南盾,不包括餐食和完工后的一顿酒席。“果园每天都有事做。再过几年,我做不动了也得放弃,但子孙后代都不感兴趣。果园也很难卖出去,”麦先生说。
不远处,62岁的陈富厚先生也独自承担着5000平方米的果园。他的三个孩子都选择当工人或经商。“孩子们说农业辛苦,收入不稳定,而在工厂工作有固定工资、保险和养老金,”他讲述道。目前果园每年带来约1.5亿越南盾的收入,足够老两口生活。预计几年后,当健康状况变差时,他将出租果园,接受收入减少。
据老农们说,季节性劳动力越来越稀缺,无法雇佣到所有工序。果园分散,沟渠众多,使得机械设备难以统一应用。要像国外那样使用高科技,农民必须集体重新种植、全面改造果园,这是很少有家庭能做到的条件。
不少西部农民如麦先生和厚先生无人继承,尽管该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粮仓”,占水稻产量的50%、养殖水产品的65%,并贡献17%的GDP。
据统计局数据,2011-2021年间,湄公河三角洲的农业劳动力从510万减少到360万,仅占劳动力的40%。特别是30岁以下的年轻劳动力大幅减少,而40岁以上群体占近60%并持续增长。
芹苴大学和安江大学对近450名家庭从事农业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20%计划投身这一领域,低于3%想直接从事生产。
专家们认为,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但缺乏年轻继承者使农业面临落后风险,难以应用高科技和维持其作为经济“支柱”的角色。
西部农业还面临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胡志明市资源环境大学和胡志明市经济法律大学讲师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民凭经验应对,具有自发性,而主要人力资源在40岁以上,学历普遍,难以接触现代生产技术。
“要强大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知识、科学技术。如果缺乏有学历的年轻一代,转型将非常缓慢,”研究指出。
同塔省农业农村发展厅厅长黎哈伦认为,老年人直接生产不仅是越南的趋势,也是许多国家的趋势,因为该行业收入难以竞争。长期来看,需要发展农业服务体系、合作社、应用机械的团队来替代直接劳动力。届时,年长农民可担任管理、监督角色,不必承担全部重活。
同塔省目前为年长农民开设许多培训课程,旨在提高技能,逐步专业化生产。政府也鼓励形成新型合作社、农业企业,吸引年轻劳动力参与价值链而非仅直接耕作。
然而,据许多专家说,要留住年轻人,农业必须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提供稳定收入、晋升机会,并受到类似工业、服务业的政策保障体系保护。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