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75岁的黎金彦(Lê Kim Nghiễn)来自富寿省,带领10名亲人参观广治古城。这是他第三次回来,穿过古城正门,他静静地站着,沉思地望着纪念台,那里是数千烈士的合葬墓。“我想念曾经并肩作战并倒在这里的战友们,”他说。
购买祭品和花圈后,他要求子孙联系遗址安排一名导游,不要使用预先录制的扩音器,而是直接讲述,让亲人感受这里的痛苦和损失。
“他们会告诉大家81天战斗有多么激烈。多少年轻人在越南共和国政府的反攻中倒下,保卫每一寸土地和房屋,以此提醒不要忘记父辈的牺牲,”他解释道。
彦先生于1971年19岁入伍。经过训练,他于1972年初到达广治,是第304师第9团第18连的通信兵。参加1972年春夏战役,他的单位被越南共和国军队在美国支持下推过美政河进入承天省。
1972年5月1日失去广治的战略基地,面临失去承天省的风险,破坏越南化战争计划,美国补充装备让越南共和国军队反攻夺回广治,特别是古城。这个地区在政治和外交上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巴黎谈判中各方的地位。
遭到反攻,彦先生的单位撤退到石汉河北部。当越南共和国政府组织代号“蓝山72”的反攻以重新占领广治,开始81天夜以继日炮击古城区域时,彦先生负责为战友的无线电机充电,并像步兵一样持枪战斗。
“我受伤后被送过石汉河到后方治疗,之后返回战斗,”他讲述道。
1973年,巴黎协定签署,彦先生受伤,被转移到北方治疗和学习。1979年北方战争爆发,他继续在旧河江省渭川县战斗10年。经历多个战场和数百场战斗,对他来说广治古城是“最残酷的”。
每天,一群群18-20岁的年轻人,还未体验过牵女友的手或初吻,就渡过石汉河进入古城战斗并牺牲。“知道进去就是死,但为了祖国,他们愿意出发。整个年轻一代不惜流血牺牲,”他说。
有些小队被补充进古城,但经过一夜战斗,无人幸存。彦先生的连队分成三组,81天夜以继日的战斗结束后,他再也没见到任何人。
1999年,彦先生首次重返古城,在纪念台为战友上香,到石汉河放花灯。四年后,退休后,他在7月27日返回向倒下的人致敬。这次第三次,75岁的他健康渐弱,所以要求子孙陪同。
听导游讲解,旧记忆涌回,彦先生眼含泪水,用手捂住嘴忍住哭泣。“能到这里上香,看着古城和如今更宽更深的石汉河,我感到内心平静,”他分享道。
返回寻找船夫父女
像彦先生一样,80岁的退伍军人范文雄(Phạm Văn Hùng),原总参谋部情报局第74营战士,已经13次到访古城。他决心只要健康允许,就在7月英雄烈士纪念月返回。
1966年入伍,雄先生参加从山区到平原的多个广治战场。在81天夜以继日的战斗前,他在古城侦察。像许多战友一样,他坚守在古城和广治市活动。
他的单位编制120人,其中有一个密码通信小队,其余分成四个侦察分队,每人独立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1972年8月2日,他受重伤,被转移到省长官邸的地堡,那里是南方解放军的指挥所。
官邸有一个通向石汉河的地道,雄先生躺着等待过河到后方治疗。在被转移出河时,他又被美国炸弹击中。全身受伤,他被带上船运过河。
“躺在船上,我只睁一只眼看到一个赤裸上身、身材魁梧、牙齿黝黑的男人。船上还有一个女孩。两人及时送我过河到治疗地点,”他讲述,说这个形象深植记忆。
在北方治疗后,雄先生逐渐康复,于1973年2月退伍。战争结束,他的单位120人中72人牺牲,其中19人的名字被收集在9号公路烈士陵园。他上大学并在太原钢铁厂工作。
国家统一后,他返回广治古城看望战友并寻找当年的船夫。退伍军人到石汉河沿岸村庄见村民,描述船夫,但无人知晓。
“1992年底,古城纪念台落成时,我去看并发现照片《兆丰县老渔夫父女运送部队和武器支援古城》,由记者段公性拍摄。20年后,我只瞥一眼就确定那是送我过河的人,”他讲述。
他见遗址管理委员会询问照片中人物的踪迹,得知男人已去世,女孩阮氏秋(Nguyễn Thị Thu)住在兆江乡江恨村。他高兴地找到恩人家表示感谢,并邀请秋夫妇到北方游玩。
7月27日或9月2日,尤其是电影《红雨》公映后,在参观广治古城的人流中,有许多像彦先生和雄先生这样的人。他们返回重温烽火岁月,向战友和救助的村民致敬,同时提醒子孙不要忘记父辈的牺牲。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Alex;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