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陶垂玲分享说,她原本是厨师出身,喜欢系上围裙进厨房。在新加坡学习酒店管理期间,她偶然了解到蛙粥。“以前我甚至不敢吃蛙肉,还因为它绿油油的而害怕。但有一次被朋友拉去吃蛙粥,我才发现蛙肉如此甜美可口。从害怕变成了着迷,”她说道。
后来,在中国出差和旅游时,她发现当地人吃蛙肉就像吃猪肉、鸡肉一样普遍。对他们来说,蛙是一种营养丰富、亲近且必要的食物。“蛙肉是白肉,通常比红肉更健康。越南蛙肉紧实、有嚼劲、易消化,味道既像鸡肉又像鱼肉。如果关心营养,吃蛙肉非常有益,”她说。
从那时起,她开始创作几十种蛙肉烹饪方法,至今已形成50种不同菜肴的收藏,灵感来自五大洲的美食。
我尝试的第一道菜是冬阴功蛙。蛙腿和蛙胸肉炸得酥脆,不油腻,蘸上金黄的冬阴功酱汁时,味道爆发。据店主介绍,这种酱汁其他地方没有,即使在冬阴功的故乡泰国也没有。不像普通的鱼露那样稀薄,这里的冬阴功酱汁制作得浓稠顺滑,包裹着蛙肉,酸辣味和谐,微带油脂但不腻。搭配热脆的面包,菜肴更加诱人。
下一道菜是咸蛋黄炒蛙,是店里的畅销品。基本上,蛙肉炸得酥脆,但外层的咸蛋黄带来咸香、肥美的味道。这道菜与冬阴功蛙有些相似,只是风味不同,但足以给食客留下深刻印象。
但芝士焗蛙确实是个惊喜。融化的芝士金黄闪亮,下面是洁白的蛙肉,欧式的肥美味与越南蛙肉的天然甜味融合,创造出一种意想不到的亚欧结合。这道菜让我联想到大胆的创新,但味道却很合口。
最后是竹筒煮蛙,我认为是午餐中的“杰作”。竹笋的清爽酸味、辣椒的辛辣,加上竹筒中炖软的蛙肉,散发出诱人香气。这道菜让人想起中华美食,带点西北风情。搭配热米饭非常合适。店主说,在一次中国旅行中,她学会了这种烹饪方法,并决定将其变成自己的蛙肉菜肴。“如果音乐家创作乐曲,那么厨师就创新食谱,”她说。
15年前,玲曾开办蛙养殖场以确保原料供应。之后,她将这项工作交给农民,既减轻压力,又专注于食谱创新。如今,她的梦想是将越南蛙带回新加坡。“把蛙带回亚洲蛙粥之都怎么样?”“新加坡的蛙肉不如我们越南的紧实,我自信我的蛙肉菜肴能征服国际食客的口味,”玲回答。
将越南蛙引入“亚洲蛙粥之都”,这位曾害怕蛙的女性的 bold 想法让我明白,为什么她的店总是客满。当用热情烹饪时,菜肴不仅仅是食物,它还承载着厨师的情感和向世界介绍越南美食的渴望。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Suki;来源:Thanhn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