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首届“越南私营经济全景”论坛(ViPEL 2025)以“公私共同建设强大繁荣国家”为主题举行,范明政总理出席。
FPT集团董事长张嘉平分享了公私共同建设国家的模式,旨在为所有经济成分在国家发展旅程中提供共同参与的机制。该模式建立在“三个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让企业建设国家。
那就是企业共同拥有建设国家的渴望,共同行动,共同承担责任。“如果独自前行,渴望将渺小。
但当我们共同分享渴望,共同行动并共同承担责任时,那将是创造国家新奇迹的力量”,张先生分享道。
关于私营部门参与建设多个数十亿美元规模的海港、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的倡议,ViPEL委员会联合主席、Gemadept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范国龙认为“时机已到”,并提议在胡志明市建立区域和世界的海运能源中心,以及海上风电项目。
试点整合港口-工业-金融-技术多式联运的示范模式,通过在中部地区实施综合工业区物流中心项目,整合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推动在海防市河南运河的水运项目。
据龙先生介绍,凭借国际金融中心和胡志明市自由贸易区,该项目预计每年带来20-30亿美元的收入,为国家创造可持续收入来源。
如果南部地区海上风电项目得到系统投资,将为国家安全能源带来战略飞跃,帮助越南融入全球绿色经济趋势。
为实施这些大型项目,龙先生希望国家有整体、连续的规划机制,以形成大型现代化中心。落实第68号决议,以在关键基础设施中保护和发展民族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承诺共同研究、制定规划和战略,主动提升能力成为引领企业,并承诺投资、提升国家地位,促进联动,合力努力降低物流成本。
在金融、技术和创新领域,亿万富翁阮氏芳草——私营经济全景(ViPEL)执行委员会成员、第一委员会联合主席、Sovico集团董事长——认为,全球技术发展和爆炸趋势,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无人机/UAV、金融科技、数字资产等领域,为越南新兴市场开辟了巨大空间,是“黄金机遇”。
然而,草女士认识到需要克服的四大障碍是网络带宽、数据、电信基础设施仍分散,缺乏安全连接和共享。
体制和法律提出了需要开放思维的要求,允许在安全框架内进行试验、允许犯错和允许创新。发展人力资源和资本供应需求,敢于承担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她认为需要国家与全社会的实质性合作,以新思维共同创造价值。
那就是选择引领半导体、数字金融、建设共享基础设施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投资和运营中激活、分担风险。
共同将越南各类科技产品推向世界。目标是让越南迅速加入技术创造国家行列,而不仅仅是技术消费者。
在制造业领域,Geleximco集团董事长武文钱表达了对越南本土化率非常低的担忧。如机械设备领域仅达到25-35%;化学品、材料达到近30%;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仅达到5-20%。
由于附加值低,依赖外国直接投资,超过70%的工业出口属于外国直接投资,生产主要在加工环节,核心技术仍薄弱,地缘政治风险、贸易壁垒对联动能力、创新有限制。
与此同时,越南有机会深入参与价值链,发展支持工业,提升国内生产能力。
因此,钱先生提议成立越南辅助生产商联盟,实施提高越南企业本土化率和辅助生产能力的计划,以连接制造业力量,提高本土化率并满足国际标准,为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奠定坚实基础。
为实施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的本土化率提升计划,钱先生提议建设有利的政策环境。
优先选择、投资、支持项目,获取资金、税收优惠、培训人力资源、技术转让;建立灵活监督、反馈、解决障碍的机制。主动联动、合作、投资技术创新、数字-绿色转型、研发。
期望这一联盟的形成帮助企业有机会从打工转向做主,Hanel PT新一代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氏秋庄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从一家为外国企业加工电子元件的企业,投资发展自有品牌。
十多年前,这家企业已从电子领域获取利润投资研发,聘请专家开发果蔬烘干机产品。
实际上,尽管项目“烧掉”了很多钱,许多人劝“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什么时候才能盈利”,但凭借坚持,至今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农产品机械需求,还出口到国外。
投资研发,据庄女士说,将是企业突破、提高本土化率并转向掌握技术和生产链角色的机会。
“对我们来说,这场游戏不仅仅是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文化,是使命、愿景、建设国家的精神”,庄女士分享道。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Ken;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