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胡志明市党委也进入历史性大会——第一次党代会,当时国家刚刚整顿山河,城市拓展空间,提升地位。
在这次历史性大会上,党委决心“推动胡志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地区和世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青年报将与专家对话,定位并献策胡志明市的这一历史性角色。
作为系列文章的开篇,青年报与胡志明市国会代表、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咨询委员会成员陈黄银副教授博士交流,回顾胡志明市过去五年的起伏以及城市在新时代的崛起渴望。
据陈先生介绍,胡志明市经历了一个充满变动的2020-2025任期,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仍坚韧克服,并为下一发展阶段找到了新方向。
迈向全球宜居城市前100名
* 先生,在与平阳和巴地头顿合并后,胡志明市有哪些优势来突破?
- 胡志明市现在是一个拥有14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是全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地理位置、多样化的工业和服务生态系统,胡志明市已确定新阶段的五大发展支柱。
第一支柱是工业和高端技术,这是提高生产力和附加值的关键因素,预计贡献约35-36%的GRDP。这一支柱的力量在于原平阳地区,以及胡志明市高科技园区、光中软件园和头顿油气能源行业的协同效应。城市需要制定连接和应用技术的战略,以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
第二是物流,贡献10-15%的GRDP。胡志明市需要将氏威海深水港群和芹耶港发展成为世界主要海运中心,连接芹耶-巴地-头顿沿海路线和盖美下自由贸易区。如果在芹耶形成更多自由贸易区,结合国际金融中心的商品交易平台,胡志明市将成为全球贸易枢纽。
第三支柱是贸易和服务——尤其是医疗、教育、科技、媒体服务——约占GRDP的30%。这是固有优势,但需要提升质量和知识含量。
第四是文化和旅游。胡志明市正在通过大型演出、电影节、国家级艺术活动以及古芝、昆仑岛等历史旅游点,确立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这是一个传播力强且在经济下滑时受影响较小的领域。
最后,第五支柱是金融和银行。经过25年发展,胡志明市已成为全国金融中心,汇集了大多数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和国际金融机构。这一领域贡献近10%的GDP,吸引了约450亿美元的外资和超过1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即将投入运营的胡志明市国际金融中心将是一个重大推动力。
* 胡志明市设定了到2030年进入全球发展快速、现代化和宜居城市前100名的目标。那么,目前城市在全球地图上处于什么位置?
- 根据Kearney的2024年全球城市报告,胡志明市在全球156个城市中排名第102位;而根据牛津经济,城市在2025年1000个城市中排名第286位。在宜居性标准上,2024年全球宜居指数将胡志明市排在173个城市中的第133位。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胡志明市上升三位,达到第98/119位——超过了曼谷。
这些数字显示胡志明市的地位正接近前100名城市群。胡志明市党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文件已明确10个重点行动方向,以实现这一渴望。
城市将继续创新增长模式,将科技作为主要动力;按照可持续方向重构发展空间,实现城市-工业-生态和谐;全面发展越南文化作为精神基础;建设大型教育和培训中心,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高人民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同时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适应气候变化。
此外,胡志明市将确保国防安全,巩固全民大团结力量,完善组织架构,特别是建设整顿纯洁坚强的党——敢于思考、敢于行动、敢于突破并敢于为共同利益负责的干部队伍。
我相信,有了这些基础,胡志明市将实现崛起渴望,确立在全球宜居城市前100名中的地位。
400个基础设施项目和资源问题
* 哪些突破将帮助实现这一渴望并确立在全球宜居城市地图上的地位,先生?
- 有三个战略突破:基础设施、体制和人力资源。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胡志明市需要利用冗余办公楼来安排医院、学校;投资更多区域规模的剧院、体育场;开发太阳能、海上风能等清洁能源。
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必须被视为生命线。胡志明市需要发展多式联运系统,包括航空(连接新山一机场-龙城机场,扩建昆仑岛机场)、海运(连接主要港口)、铁路(10条城市线路以及连接工业区、港口、消费区的线路)和公路(连接市区、区域和西原)。
总计,约400个基础设施项目将在下一任期实施,其中一半是交通项目。
* 400个项目数量非常大。胡志明市有足够资源来实施吗?
- 胡志明市年度预算收入估计约为900万亿越南盾,但上缴中央600万亿越南盾后,经常性支出100万亿越南盾,城市只剩下200万亿越南盾用于发展投资——相对于需求来说太小。因此,胡志明市必须通过公私合作(PPP)、外国直接投资、国际金融中心、证券交易所等渠道从社会额外动员约800万亿越南盾/年。
要做到这一点,体制必须足够强大。胡志明市正在建议补充第98号决议——称为第98++号决议——以解决障碍并允许形成自由贸易区,增加人力资源自主权,建立与特别城市规模相匹配的组织架构。同时,还有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机制,尤其是公共部门。
胡志明市凭借活力和创造力度过了一个起伏的任期
陈黄银副教授博士认为2020-2025任期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任期。从一开始,胡志明市就必须全力应对COVID-19大流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卫生危机——并接受牺牲经济增长以保护人民健康。胡志明市、平阳和巴地头顿的经济都受到严重影响,仅胡志明市就有时期增长为负4%,这是一个前所未有数字。
疫情后,城市继续面对外部影响,如地缘政治冲突、供应链中断,而内部必须处理一系列积压问题,尤其是干部工作。
然而,据陈先生:“如果从整体来看,尽管增长未达预期,胡志明市仍相当完整地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组。人均GDP预计在2025年底达到8700-88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这是在许多困难叠加背景下的巨大努力”。
据陈先生,正是在困难中,胡志明市越显韧性。城市既要忙于疫情后恢复,又要全力解决体制“瓶颈”以寻找长期发展道路。
总结第16号决议并向中央参谋颁布关于发展胡志明市的第31号决议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基于这一决议,胡志明市已建议国会通过关于试点特殊机制和政策的第98号决议,一把“钥匙”打开了拥有44项特殊机制和政策的新发展空间。
因此,许多曾被“搁置”的项目得以重新启动,尤其是在第七郡和芽皮地区。地铁1号线在长期等待后也已运营,给人民带来信心并对其他工程如三环路、四环路产生扩散效应。
与此同时,中央继续颁布关于胡志明市和河内城市铁路网络发展的第188号决议——形成现代城市的战略步骤。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