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需要从抗洪思维转向与洪水共存

Fang
By Fang
15 Min Read

水文与海洋研究中心主任、气象水文与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梁友勇博士就台风玛瑙引发的异常洪涝事件接受VnExpress采访,并提出应对方案。

- 您如何评价台风玛瑙引发的洪涝?

- 台风玛瑙带来的降雨集中在10月6日至8日,相当异常。通常北部的大洪水主要出现在8月或9月初,但今年推迟到10月。在此次事件中,气象部门记录了20项降雨纪录,主要集中在宣光、太原、谅山和北宁。

其中,北件(太原)10月7日降雨量达201毫米,打破了该地区存在61年的降雨纪录。同一天,太原降雨量达491毫米,远高于1978年的201毫米,甚至高于1964年10月的总降雨量。在北江(北宁),10月7日降雨量达365毫米,是2016年120毫米纪录的三倍。

大范围强降雨导致洪水迅速上涨,打破了之前确立的许多纪录。10月8日,求河在嘉拜(太原)的洪水超过历史洪水1.09米;商河在有陇(谅山)超过历史洪水1.77米。磅河在磅江(高平)的洪水也超过历史洪水0.58米。

2024-2025年连续两年北部发生大洪水,许多地方达到或超过历史水平。这非常罕见,表明天气极端性日益明显,需要得到适当关注。

北部需要从抗洪思维转向与洪水共存

- 为什么洪水只集中在太原、谅山、高平和北宁四个省份?

- 2025年10月的历史性洪涝是罕见极端天气形态的结果。台风玛瑙减弱为内陆低压区后,环流仍然非常强,并与形成在约1500至5000米高度的风汇合区相互作用。

这种结合产生了一个特别危险的组合,包括台风环流从海洋带来大量湿气,而风汇合区充当“机器”将整个湿气团抬升到高空,导致强烈凝结并形成极大降雨。

不幸的是,降雨中心主要在太原、谅山、北宁和高平各省——这些地区地形为丘陵和平原交错,河流系统密集但泄洪能力有限。正是这种巧合导致了严重的内涝。

- 已经停雨6天,但今天求河、商河在北宁仍处于警报1-2级,北宁和河内的许多沿河乡村仍被淹没。您认为为什么内涝会持续这么久?

- 首先必须说北宁和河内位于下游,接收来自上游省份如太原、北江、谅山通过求河和商河系统流下的水。雨已停,但大量水继续涌入下游地区,使水位维持在高位。

此前,北宁和河内因持续强降雨已饱和,导致土壤饱和,排水系统超载。涌入河流、低洼地区和居民区的水来不及排出。

此外,该地区地形平坦,河流蜿蜒曲折,许多泄洪空间被侵占,导致水流受阻。坡度小使得泄洪能力弱,洪水传播速度比正常慢。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即使停雨多日,水退也非常缓慢。

北部需要从抗洪思维转向与洪水共存

- 求河和商河的洪水退去将如何影响北部平原,包括河内?

- 求河、商河和陆南河是组成太平河系统的三条主要河流。该系统又与栋河结合,栋河负责从红河分水,因此当这些河流同时发生大洪水时,将显著影响北部平原,特别是下游省份如北宁、旧海阳、兴安和海防。

然而,单独来看,求河洪水对整个北部平原的贡献不大。最近的洪水表明直接影响范围主要是太原、北宁、谅山各省和河内属葛芦河流域的一小部分。

- 在洪水连续发生、一次比一次高、内涝范围扩大影响北部数千万人的背景下,您认为应该怎么做?

- 我认为防洪和管理工作,即治水工作,需要改变思维和做法。因为近年的降雨量和洪水程度已远超人类和现有工程的抵御能力。

与其仅仅试图抗洪,我们需要转向主动预防、适应和与洪水共存的思维,特别是在那些没有大型水库或坚固堤防系统足够高的地方。

以前,“与洪水共存”的概念通常只指湄公河三角洲或中部地区的主动预防。但鉴于北部近年发生的情况,显然这种思维需要改变。

北部需要从抗洪思维转向与洪水共存

- 为什么需要转向与洪水共存,而可以投资加固、提高堤防高度?

- 北部的堤防系统建于数十至数百年前。主要目的是抵御频率相对较高的洪水,大约从1%到低于10%(即平均10-100年才发生一次大洪水)。特别是一些特殊堤段能够抵御非常罕见的洪水,发生率低于1%。

然而,当前堤防系统已不足以保护特别大的洪涝事件。加固和升级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无限加高堤防或完全改变现有城市规划。因此,在新条件下主动与洪水共存是需要考虑的方向。

问题是如何应对极端事件和长期适应?我分为两组解决方案,首先是经常维护和巩固堤防系统;疏浚河流;扩大城市排水系统;防止侵占河床和泄洪走廊。此外,需要根据各流域特点规划更多可以蓄洪或分洪的区域,以减轻主系统的压力。

对于非工程解决方案,则应在源头多植树;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自然泄洪区;并根据特大洪水量与堤防、水库、泵站系统承受能力之间的新变化调整或建立设计标准。

与此同时,需要加强洪水、内涝的预测和预警,准备紧急应对方案如疏散民众、救援和救济。其中,应用现代技术并掌握洪水预测、预警和管理技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因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只有结合科学、技术、统一管理,我们才能减少对人民和经济的损害。

北部需要从抗洪思维转向与洪水共存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VNExpress)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