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期望被寄托于河内在新任期内的强劲发展转型。河内正怀抱创造'红河奇迹'的渴望——一个复兴、连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象征。
在2021-2025年期间,河内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和发展步伐。其中经济增长年均达到6.5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倍。经济规模估计约为630亿美元,是2020年的1.42倍,占全国的12.6%。人均GRDP估计达到7200美元。财政收入总是超过预算,估计达到220万亿越南盾,是2016-2020年期间的1.8倍,约占全国的25%。
与此同时,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发展、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系统按照一体化、现代化、智能化和连接化的方向得到加强。完成了一些重点工程,如吉灵-河东和Nhổn-河内站(高架段)两条铁路线、二环高架路、Vĩnh Tuy桥二期。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5年初至今,河内已开工了7座跨越红河的大型桥梁,包括Tứ Liên、Ngọc Hồi、Vân Phúc、Hồng Hà、Mễ Sở、Thượng Cát和Trần Hưng Đạo。一年内开工的工程数量几乎相当于此前一个多世纪建造的9座桥梁的总和。
在党代会开幕前的文章中,河内市委书记Bùi Thị Minh Hoài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除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外,背景也给河内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瓶颈积累、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疫情。
据河内市委书记称,执行总书记Tô Lâm在8月21日工作会议上的指导精神,河内已具体化并结合实施政治局七项战略决议于首都实践。
确定到2030年河内成为'文贤-文明-现代'、绿色、智能的首都,汇聚文化精华,深度融入国际,具有高竞争力,发展水平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首都相当。
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起,将优先发展现代化、智能化和连接化的基础设施系统,以创造发展突破。
其中投资一体化交通系统,多样化连接,具有关于区域和国际一体化交通网络的长期愿景:高速公路、国道、环线、门户交通枢纽、跨越红河和Đuống河的桥梁系统、连接卫星城市与中心区域和邻近省份的城市铁路;连接走廊和经济环线的物流系统。
根据政治局关于河内2021-2030年规划、愿景至2050年以及首都总体规划调整至2045年、愿景2065年的结论,指导河内发展红河轴线,将这条河变为首都的新象征。
在指导中,河内市第十八次党代会文件设定了在红河两岸形成规模金融-商业中心的目标,并研究与国际机场相连的自由贸易中心建设。
在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中,红河被确定为绿色发展轴线,首都的新象征;城市发展采用TOD模式,与公共交通相连;市内河流将得到复兴,彻底处理污染。
与青年报交流时,代表Bùi Hoài Sơn(河内)明确指出,今天的首都正强劲转向知识经济、创意经济和绿色经济。但增长只有在与身份相伴时才真正可持续;当每个工程、每个政策、每个新城区都浸透着升龙千年的人文精神时。
文化必须成为'软地质'——滋养首都所有革新、创意和进步的土壤层。
在这段旅程中,Sơn先生表示河内正怀抱创造'红河奇迹'的渴望——一个复兴、连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象征。如果'汉江奇迹'已使首尔成为亚洲最宜居城市,那么'红河奇迹'将是河内既尊崇历史又创造未来的方式。
河流不仅是景观和生态轴线,还将成为'文化-经济-创意轴线':连接老城与新城、连接人与自然、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地方。
为实现这一点,据Sơn先生称,河内需要一个新规划视野,将红河视为'文化命脉',发展两岸成为绿色文化-创意-旅游空间,遗产、艺术、建筑和社区生活交融的地方。这也是文化不仅被保护而且'活'着、在城市每一次呼吸中再生的方式。
建筑师Đào Ngọc Nghiêm——越南城市发展规划协会副主席、原河内规划建设厅厅长——强调红河具有特殊、悠久的角色和地位,与河内的形成相连。据Nghiêm先生称,红河规划问题自1990年代就已提出,并已有红河现状改造规划。
将红河问题设定为河中心景观轴线不仅注重安全,还必须和谐发展,与邻近地方有联系。他评估随着新桥梁正在实施,红河将成为中心景观轴线,不仅连接两岸,还连接周边区域以开辟发展空间。
Nghiêm先生强调发展不仅停留在红河两岸,还必须注重堤坝周围区域和邻近省份,与两岸中心紧密联系。同时必须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如周围交通系统,结合旅游发展...
为成功实施规划,Nghiêm先生认为资金问题非常重要。因此除了预算资金外,需要机制政策以动员社会资源来实施。
Phạm Đình Đoàn博士(富泰集团董事长、河内市人民议会代表):在新阶段强劲突破
为在下届任期内更强劲突破,河内需要加快体制革新和治理方式,朝向建设-行动-服务型政府。行政手续改革必须更实质,缩短文件处理时间,有效实施投资项目'一站式联通'机制,同时增加全系统透明度和问责制。
河内需要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处理内涝和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城市发展需与智能规划模式相连,鼓励公共交通和绿色空间,朝向现代化、绿色和宜居的河内。
BÙI HOÀI SƠN代表(河内):必须是模范城市
河内站在历史机遇前以确认文贤、文明、现代、创意和宜居首都的地位。河内市第十八次党代会举行在转折点时刻,首都发展视野不仅停留在扩展城市空间或经济增长,而必须朝向建设人、河内文化作为发展精神支柱。
因此本次河内市党代会需将人置于所有发展战略的中心。建设新阶段河内人——优雅、仁爱、创意、有胆识和融入渴望。一个城市只有当每个居民都感到自豪、幸福并有贡献社区机会时才真正发展。
经济发展与文化相连不仅是战略选择,而且是河内成为模范城市的唯一道路——既现代又人文,又深具越南灵魂。
'河内小伙子非常健壮'
与青年报交流时,建筑师Phạm Thanh Tùng,越南建筑师协会办公室主任,认为过去几年河内的面貌变化很大。他评估如果是一个小伙子,河内正非常健壮,因为城市化进程非常快。
城市面貌在上届任期内变化很快,河内已从二环、三环轴线到现在正在建设四环轴线完成了大问题。
Tùng先生表示目前河内正怀抱非常大的项目以创造'红河奇迹'。如果这些项目完成,他评估河内将不再是背对河流的城市,而是面向红河的城市,创造独特城市、景观和旅游轴线。
集中资源解决'热点'问题
除了被记录的亮点外,据建筑师Phạm Thanh Tùng——越南建筑师协会办公室主任,河内还有许多规划中'非常揪心'的不尽之处。
其中,通过Bualoi和Matmo台风导致多地内涝,河内已暴露规划弱点,因为城市未能一体化、连接地上规划和地下规划。'我们建设了非常宏伟、美丽、整齐的城市,但每当风雨时常内涝。尽管现在河内已设立项目,有大型泵站,投资建设排水系统但仍暴露许多问题',他说。
他认为目前河内未关注城市地下规划。因此不仅建设排水管道,城市必须做地下地铁站、商业中心...,甚至规划建设地下储水窖。当这样做时,河内将实现地上规划与地下空间连接,确保一体化性,不脱节。
'河内本是湖泊城市,但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填埋太多,所以现在没有地方排水和储水。在郊区,灌溉系统未修复、升级,那是河内必须思考的事情',Tùng先生说。
Tùng先生希望河内需改变城市治理思维,其中应用数字技术于治理是必须特别优先的问题。如在内涝问题中,技术需准确预测雨量、排水量并预警淹水区域。同时需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模型。其中,城市必须能渗透雨水,必须调和,适应气候变化。
而建筑师Đào Ngọc Nghiêm认为河内未来突破之一必须是发展一体化技术基础设施,结合新发展与改造、整顿和重建。这是非常重的任务,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设文贤、文明、现代、有特色河内的任务,那时才有竞争力与区域内城市。
据Nghiêm先生称,河内城市化率目前仅约50%,欲在2030年达到60%则必须突破发展技术基础设施。他也特别注意河内未来必须处理的繁重任务是管理、发展地下空间。
在10月11日下午与相关单位开会评估Matmo台风后内涝情况并讨论解决方案时,河内主席Trần Sỹ Thanh已要求各单位飞行无人机勘察堤坝系统并看到首都现有堤坝系统的所有缺陷。他说河内正在制定总体方案,投资公共工程以便下届任期集中于堤坝和连接道路。
关于市内和郊区排水问题,Thanh先生要求各单位必须向城市提交紧急型处理内涝问题的工程,供城市领导审查批准。
他指出许多河流、湖泊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多年来未清淤。未来城市将立即以紧急形式实施河流、调节湖清淤项目。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