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0日,总书记苏林和夫人率领越南高级代表团开始对芬兰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据越南驻芬兰大使范氏青平表示,这是越南领导人访问芬兰的“最高级别”访问,体现了越南对与这个北欧国家传统友好关系和多方面合作的深刻重视。
在访问期间,总书记苏林将与芬兰高级领导人举行会谈和会晤,讨论未来阶段的合作方向,并见证双方签署重要合作文件。
“这次访问是双边关系的新发展,为未来各领域战略合作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大使范氏青平强调。
双方预计将就经济、贸易、投资、科学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环境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方向进行广泛交流——这些领域是芬兰的优势,也是越南优先发展的领域。
除了政治外交活动外,总书记将与芬兰大型企业代表会面交流,并参观一些与越南有合作的典型经济和教育机构。通过这次访问,越南期望促进两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和创新方面的联系。
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芬兰一直向越南提供无偿援助,不附加政治条件。到2020年,两国成功转向互利合作模式。
据大使范氏青平表示,越南-芬兰关系正进入“平等伙伴、可持续合作和共同发展”的阶段,符合两国面向绿色和创新的未来愿景。
“可以说,总书记苏林的访问是越南与芬兰新时代合作的象征——一个创新、知识和绿色发展的时代,有助于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加深刻和全面”,大使范氏青平强调。
回顾历史,芬兰和越南的起点有些相似,都起源于农业社会。在芬兰政府关于该国发展的一本书中,赫尔辛基承认芬兰“曾经是一个失败的国家”,但通过投资教育,这个北欧国家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地方之一。
与北欧邻国相比,芬兰在工业领域是后来者。芬兰的出口商品包括自然资源,特别是林产品,这使得经济容易受到冲击。到1960年代和1970年代,芬兰明白如果不采取新步骤使经济多样化,国家仍将贫穷。
从那时起,芬兰开始了改革进程,进行了不确定结果会导向何处的试验。芬兰花了50多年时间,从一个依赖农业的经济转变为一个创新、知识丰富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芬兰政府认为,没有捷径可以通向一个创新和竞争的知识经济,而不基于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的基础。该国的教育系统专注于创造平等机会、教师的高教育水平、终身学习政策以及适应新劳动力需求所需的灵活性。
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始于建立公共研究机构,如芬兰技术研究中心(VTT)。芬兰科学院成立于1970年。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大学数量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人民的水平。
此外,大学改革也被视为必要,并持续至今。例如,在2010年,芬兰通过合并三所顶尖大学:赫尔辛基经济学院、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和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建立了规模宏大、世界级的阿尔托大学。
教育政策之后是科学政策,最后是创新政策。芬兰的创新模式结合了政府自上而下的灵活指导与学术界和工业界在研发活动中自下而上的赋权参与。
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全球信息技术行业知名品牌的诞生,如诺基亚,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并继续在电信基础设施和5G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芬兰认为,广泛的合作,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以及不同利益相关方在教育、研究和创新政策制定中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换句话说,芬兰将成为一个创新和竞争的经济体视为国家的共同目标,在关键时刻推动全社会的共识。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