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0日上午第15届国会第10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报告时,范明政总理强调基础设施是未来阶段的三大战略突破之一,被确定为长期增长动力。政府将集中投资交通、能源、数字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区域互联、国际连接和适应气候变化。
政府的重点计划是完善南北高速铁路线,开工建设老街-河内-海防线,扩展区域间和邻国的高速公路系统。龙城机场二期将实施,同时扩展富国、朱莱、符吉、金瓯、土珠机场,并建设嘉平机场,形成三区战略航空网络。
三个国际中转港——芹耶、莲沼、昏盖将同步投资,形成北-中-南物流链。宁顺一号和二号核电项目将重新启动,以确保经济发展的长期能源供应。
与物理基础设施并行,政府推动数字和高科技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卫星互联网、国家数据中心和半导体芯片制造厂。社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将同步投资,旨在提高生活质量和人类发展。
总理表示,政府将制定突破性机制和政策,以有效开发海洋空间、地下空间和宇宙空间,“走向大海、深入地下、飞向宇宙”。
政府还将继续优先推动增长与宏观经济稳定、控制通胀和确保重大平衡相结合。随着完善体制,政府加强四大支柱:基础设施、技术、人力资源和数字化转型。三个经济特区——云屯、云峰和富国将设计关于投资、金融、税收和管理的优越机制,旨在形成国际工业、服务、旅游、物流和金融中心。
“经济特区必须是体制创新试验地,为连接北-中-南动力区的动态发展模式铺路”,总理说。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政府将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绿色、循环和共享经济。在科技领域,政府设定了培训10万名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工程师的目标;使英语成为第二语言,在普通教育课程中教授AI;发展国立大学、高质量职业培训机构,实施11个战略技术组。
总理补充说,政府将制定处理河内和胡志明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的方案,推动国防、安全工业向现代化、自主、两用方向发展;同时实施应对湄公河三角洲、中部、西原和北部气候变化的计划。将颁布KPI指标以评估干部、公务员、职员,以人民满意度、信誉和效率为衡量标准。
经济克服困难,社会转型
报告2021-2025年阶段结果,总理表示越南在26个经济社会指标中达到并超过22个,有八个突出成果。GDP年均增长率6.3%,2025年预计超过8%;经济规模约5100亿美元,人均GDP5000美元。
三大战略突破——体制、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得到大力实施。到2025年底,越南预计完成3245公里高速公路、1711公里沿海公路,基本完成龙城机场一期。国家创新中心和国家数据中心投入运营;越南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第44位;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比2020年上升15位。
政府已支出110万亿越南盾用于社会保障,向困难群众提供近70万吨大米,多维贫困率从4.4%降至1.3%。劳动者平均月收入从550万增至830万越南盾。从2025-2026学年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将免除或获得学费支持;248所边境地区寄宿学校得到投资建设。政府还实施两级地方政府模式,减少14.5万个编制,每年节省39万亿越南盾经常性支出。
越南再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26-2028任期成员,与38个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重大事件如国庆80周年、南方解放50周年、奠边府大捷70周年“成功举办,强烈激发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
同日下午,常务副总理阮和平表示,政府已革新运行方式,从管理转向发展创造,从事前检查转向事后检查;同时加强分级、分权,实行“地方决定、地方做、地方负责”方针。总理和副总理的400多次地方和基层工作访问有助于及时解决困难,推动重点项目进度。政府还向国会提交通过180项法律、法令、决议——创历史新高;颁布超过1400项决议和820项法令,有助于完善体制,为新发展阶段奠定法律基础。
审查政府报告,经济与财政委员会主任潘文买评估任期末两年,特别是2025年,见证了历史性决策。他认为,体制的深刻转变、机构精简安排、两级政府模式、法律大力改革、战略基础设施发展和私营经济为新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委员会认定体制得到大力完善,两级模式落到实处,区域联动质变,形成与海洋经济相连的都市-工业-服务链,并试点岘港自由贸易区。社会、民族、宗教政策同步实施,社会保障得到确保,国防和外交取得多项成就。
然而,委员会指出一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进度缓慢,三大战略突破未产生明显转变;法律仍重叠,两级模式在组织和人事上仍有障碍;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气候变化继续是重大挑战。
委员会建议2026年,政府集中发展基础工业、清洁能源、高科技和新兴行业,如半导体、人工智能、宇宙空间、量子;同时完善吸引人才政策,投资现代化、智能、国际连接的基础设施。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