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更安全的三大支柱

越南中文社
14 Min Read

中部更安全的三大支柱

当“自然灾害重复”和关于主动性的问题出现时,中部洪水并不是新现象。但让公众困惑的是,为什么每年都有几乎相似的剧本:大雨、深淹、滑坡,然后是救援、修复、统计损失?我们是否真正在预防,还是主要应对自然灾害?

在气候变化使天气日益极端的同时,许多地方的防灾基础设施仍未跟上。不少地区缺乏洪水预警地图,缺乏统一的排水规划;许多水电站和新建居民区出现在下游地区,但未充分评估对水流的影响。

岘港市防灾指挥委员会的一名官员分享:“每年都有计划,有演练,但当洪水来临时,力量仍然被动,缺乏设备,缺乏通讯渠道,许多地方来不及疏散居民。”

问题不仅在于救援能力,更深层次的是整体预防思维。防灾不仅是筑堤、建堤,而是空间规划、保护源头森林、早期预警以及最重要的是法律——风险管理体制的故事。

法律需要“先行”或至少与“实践同行”

目前,国会正在讨论两个重要法律项目:环境保护法(修订)和紧急状态法。两者都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应对和恢复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在中部正经历特别严重洪水的情况下)。

现实显示,当前法律体系仍缺乏互联性、预测性和整合性。防灾法(2013年)、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指导文件在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仍存在空白。同时,紧急状态法主要关注安全-国防情况,未充分涵盖自然灾害、疫情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紧急情况。

这导致公共机构的反应有时受程序约束多于实际需求。许多地方只有在“宣布紧急状态的决定”时才能调动救援力量或预算,而雨洪不等待文件。这种程序性延误使许多情况变得被动,损失增加。

因此,完善上述两部法律应被视为创建灵活、互联和具有更高预测视野的法律框架的机会——让“法律与生活同行”,而不是在自然灾害之后(甚至追赶)一个“刺激-反应”模式。

从中部实践看:需要“预防-应对-恢复”整合方法

今年中部洪水继续表明,自然灾害不仅是自然问题,而是规划、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综合结果。梯级水电站开发、下游快速城市化、源头森林破坏以及排水基础设施不协调,使洪水风险日益增大。

中部地区一位气象-水文专家评论:“我们仍停留在应对剧本,没有长期预防和灾后可持续重建战略。”

因此,灾害管理工作需要按整合三阶段模型看待:

(1) 主动预防:完善流域规划,恢复源头森林,严格控制影响水流的项目;开发详细到乡、村级别的风险地图;

(2) 灵活应对:赋予地方更多调动力量、预算和紧急决策的权力;现代化早期预警系统,确保通讯畅通;

(3) 可持续恢复:灾后不仅恢复基础设施,还需支持生计、安全安置,加强社区恢复能力——特别是弱势群体。这也是许多先进国家采用的方法,将气候风险管理视为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的一部分。

主动预防——适应的基础

中部是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但也是人们在适应中具有坚韧和创造性传统的地方。然而,这种适应不能仅依赖自力更生精神。它需要政策、科学和社区预防文化的支持。

目前,风险传播和社区教育工作仍有局限。许多民众不清楚雨洪预警级别,不知道疏散命令时该如何应对。因此,需将防灾教育视为学校和社区活动的必修内容。

主动预防和“预防文化”不仅是逃生技能,而是主动生活态度,懂得倾听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当民众、政府和企业在共享这种精神时,应对工作将比仅依赖救援力量更有效。

让中部在未来更安全

中部接连不断的洪水不仅是气候变化的警示信号,也是对我们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法律必须创建灵活机制;规划必须基于风险评估;每个民众必须成为“主动预防文化”的一部分。

当国会正在讨论两部重要法律时,这是将防灾、环境保护和非传统安全规定整合到统一视野中的时机——旨在建设一个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社会面对自然。社会福祉、人类安全将整合在同一系统中,并以根本、战略方式解决。

自然灾害是挑战,也是对国家治理能力和社区意识的考验。中部每场洪水不仅留下损失数字,还提醒我们必须建立系统性预防机制,其中法律、规划和人类主动性被置于紧密联系中。

当国会正在讨论如环境保护法和紧急状态法等重要法律项目时,这是全面重新审视灾害风险管理战略的必要时机——不仅为了在事件发生时应对,而是早做准备、远距离预防。

一个更安全的中部不仅依赖堤坝、排水渠或早期预警系统,而必须由三大坚实支柱支撑:灵活且能预测风险的法律;与气候变化和流域安全相关的城乡规划;最重要的是每个社区、每个家庭的主动预防文化。

当这些基础共同巩固时,中部将不再需要“硬抗洪水”,而是能以更智能、可持续和人文的方式与自然共存。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Suki;来源:Tuoitre)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