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台风玛瑙以8级强度、阵风10级进入中国广西防城,随后在谅山减弱为低压区。低压给北部地区带来大雨,降雨中心在谅山、北宁和高平,普遍降雨量为150-25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300毫米。太原降雨量为250-35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450毫米。
水文气象局记录到10月7日有12项降雨记录。受灾最严重的太原也拥有最多记录。在北干站,24小时降雨量为201毫米,几乎是1964年106毫米的两倍。太原市中心降雨量为491毫米,是本次降雨中最大的,几乎是1978年的2.5倍。
高平确立了两项记录,原平站降雨量为207毫米,比2000年高出约33毫米;高平站降雨量为122毫米,比1978年高出40多毫米。谅山在北山降雨量为179毫米,比1987年高出近80毫米;友陇降雨量为149毫米,比1990年高出约39毫米。
![]()
在北宁,大雨主要发生在原北江省山区各县。协和站降雨量为246毫米,超过1987年约41毫米;北江站降雨量为365毫米,是1987年记录的三倍。
不仅是日降雨量,10月份的月降雨量也确立了14项记录,主要分布在北部省份。太原站总降雨量为573毫米,高于1964年的363毫米;北江站(北宁)为566毫米,高于1981年的274毫米;定立站(谅山)为441毫米,高于2011年约180毫米。
大雨导致求河、商河、卡洛河和中河洪水迅速上涨,有9个站超过历史洪水位。求河在嘉拜的洪峰超过2024年历史记录1.09米,在良福超过0.13米,在福禄超过0.58米。
商河在山桥超过历史洪水位0.76米,在府谅商超过1986年洪水0.08米;中河在友陇超过1986年洪水1.77米;卡洛河在孟新超过2024年洪水0.41米。
台风玛瑙后的暴雨洪水导致18人死亡,超过23.9万房屋被淹。33,600公顷作物、水稻,近1,500公顷果树,970公顷多年生作物,254公顷林业作物,超过19,200头牲畜,超过130万只家禽死亡或被冲走。经济损失超过17万亿越南盾。
![]()
台风风神后的环流结合冷空气、东风带和地形阻挡,导致中中部地区大范围降雨。其中,顺化市南东站10月27日降雨量为968毫米,比2007年高出约260毫米。
特别是,白马山顶记录到一天(从10月26日19时至10月27日19时)降雨量为1,739毫米,几乎等于越南全国年平均降雨量(1,400-2,400毫米)。这也是越南有史以来最大的降雨量,世界第二大,仅次于1966年1月法国在印度洋一个观测站记录的1,825毫米降雨量。
在顺化和岘港的武嘉河、秋盆河和布河确立了5项洪水记录。后果是,32人死亡,4人失踪,43人受伤。91座房屋被淹,181座房屋损坏,超过13万房屋被淹。数百处滑坡点遍布国道、省道和乡间道路,导致交通瘫痪,许多地方被孤立。
![]()
多种不利天气形态导致大雨
气象气候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伯坚博士认为,10月份降雨远超多年平均水平,是由于在ENSO(太平洋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现象,周期性改变全球天气)、季风和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的背景下,多种大尺度天气系统不利配合所致。
2025年,ENSO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通常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台风频率和强度较高相关。“在10月份,连续有热带低压和台风进入南海。当结合早强冷空气和持续活动的热带辐合带时,导致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雨,”他解释道。
此外,赤道热带波——沿赤道传播的大气振荡被记录为活动强于平均水平,维持了深厚对流区(云层厚、降雨多),导致极端降雨增加。
![]()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不仅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导致极端降雨更强更集中,大尺度海洋大气环流系统也在变化。
引用近期研究,张博士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夏季和秋季天气的高压区有逐渐西移和扩大活动范围的趋势,改变了台风的路径和移动速度。同时,东北季风和季节内振荡有活动更强、变化更不稳定的趋势。
据张博士,2025年10月是极端复合现象增加趋势的明显证据,当多种不利天气因素同时发生并产生共振时。“这一现实对提高预报能力、早期预警和综合气候风险管理提出了紧迫要求,”这位专家补充道。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VNEx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