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在技术转让法草案征求意见小组会议上,代表范庆凤兰(胡志明市食品安全局局长)指出,当前高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是“行政化”。当国外技术引入越南时,审批和许可流程漫长,而深入了解技术进行审查的专家很少,导致流程变得形式化,无法保证质量,反而增加了手续和时间。
在医疗领域,她举例说,许多公立医院希望进口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设备,但当手续完成时,技术已经过时。此外,招标流程造成堵塞,当设备到达时,配套化学品却必须按低价招标,导致现代机器因与中标物资不兼容而“闲置”。
一些企业已进口高技术设备安置在医院,以提供高质量服务,每例费用约2000万越南盾,远低于患者前往新加坡所需的2-3亿越南盾。然而,这种模式因担心价格过高而被审查,导致机器被闲置,而患者继续出国治疗。据兰女士称,这是在保护使用先进技术服务人民利益的模式方面存在的法律空白。
她认为,上述问题使公立系统感到担忧,“保守”,不敢购买新机器。与此同时,私立医院机制更灵活,因此在有条件时愿意投资。“如果法律只收紧而缺乏保护实干者的机制,将导致畏缩心理,害怕责任,延缓提高公共医疗质量的进程,”她说。
![]()
代表阮智识(卫生部副部长)表示,该草案侧重于定义医疗领域的技术所有者和技术转让权。然而,医疗行业传统上以“手把手”方式分享知识,上级医生支持下级或外国专家指导技术是常见的事。如果硬性规定所有技术和方案都必须确定所有者并付费,那么“将卡住医疗行业”,延缓知识传播过程。
他建议起草委员会明确技术所有权,但同时确保不妨碍行业内正在带来实际效果的技术转让。此外,该草案需要补充鼓励和支持医疗领域高技术接收和运行的机制,因为目前优惠主要针对企业,而公立医院和研究机构——这些在技术应用中的关键单位——尚未得到充分提及。
关于国内技术发展,代表范庆凤兰强调,许多科研课题仍难以商业化,产品因繁琐手续而无法应用。她建议法律从一开始就建立机制,选择有应用潜力的课题,同时构建在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应用数字技术和高技术的路线图,包括医疗领域。
国会将于11月21日就技术转让法草案进行全体讨论,并预计于12月10日通过。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VNEx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