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宝座并非顺化首个遭受破坏的国宝

Fang
By Fang
14 Min Read

阮朝宝座并非顺化首个遭受破坏的国宝

阮朝宝座国宝被游客翻越栏杆,爬上坐下后折断,引发全国舆论震动。

此事件敲响了关于管理和保护遗迹、遗产和国宝工作的警钟,不仅限于顺化市,还包括全国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问题并非最近才被提及。

仅在顺化,就有多件国宝已经或正在遭受人为破坏。

阮朝宝座是2015年被认定的国宝。这件宝座是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权力的象征,延续了超过143年。

宝座由木材制成,涂有红漆并镀金。

宝座背部是最高的部分,包括一块约18厘米宽的窄长方形木板,垂直放置;每边有两根方形靠背杆。木板上浮雕有“龙衔寿”主题。

周围的边缘沿着扶手雕刻有“叶化蝙蝠”主题。扶手弯曲,沿着椅背向两侧延伸,形成两个龙头。

阮朝历史书籍中没有明确记载这件宝座是何时制作的。然而,有假设认为这件国宝宝座曾在1923年被启定皇帝修复,当时朝廷正准备为皇帝举行“四旬大庆”典礼。

历经多次历史变故,特别是多次战争,宝座扶手部分曾受损。根据2015年保存在顺化宫廷古物博物馆的国宝认定档案,宝座的榫接部分松动并开裂。

镀金部分被灰尘污染。宝座下方的装饰玻璃板损坏。右侧扶手断裂,已用铁丝临时加固。宝座底座的一块木板腐朽,红漆镀金层剥落。

5月24日,宝座扶手部分被游客黄文芳心翻越保护栏杆,坐上去后折断成多段。

天姥寺“御建天姥寺”石碑现位于顺化市富春区天姥寺,2020年被认定为国宝。

石碑由阮福周主于1715年竖立。

石碑高3.89米,宽1.68米,厚0.25米。碑座为龟形,长2.24米,宽1.65米,高0.66米。碑座每边长1.73米,高0.52米。石碑由两块大石拼接而成,属于两种不同的石材。碑额为白色大理石,浮雕有“龙云”、“水波”图案。

中心部分上方横向浮雕两个汉字:“御建”,下方纵向浮雕三个汉字:“天姥寺”,位于直立的矩形框架内。重叠在“天姥”二字上的是九个篆书汉字:“大越国阮主永镇之宝”。

碑身为灰色砂岩,呈长方形。碑身刻有阮福周主的记文和铭文,共1250个汉字。碑座为龟形。龟由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形象生动,头部高昂,伸出,尺寸非常大,与石碑的高度和谐平衡。龟的四足放在石座上,雕刻流畅,仿佛正在游泳。

阮福周主的“御建天姥寺”石碑是原件孤品——是阮主时期为数不多几乎完好保存下来的遗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是18世纪初越南石雕作品,是阮主时期石碑中规模最大的。

虽然是国宝,但这块石碑曾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参观天姥寺的游客用尖锐、坚硬的物体直接在石碑和龟上刻字。还有人使用涂改笔在国宝石碑上写名字。

之后,承天顺化省(旧)在石碑区域竖立了约60厘米高的木栅栏,阻止游客过于接近这件国宝。

天姥寺大洪钟2013年被认定为国宝。

钟由铜制成,高240厘米,重近2000公斤,由阮福周主于1710年铸造,供奉给天姥寺。

根据国宝档案,钟的形状匀称,钟身上的花纹和图案雕刻精细、清晰。这口钟被视为阮主时期铜铸艺术的代表作和巅峰。

经过数百年的存在,钟的状态仍然很好,没有发生化学腐蚀现象。

然而,钟身上有两个穿孔,位于象征“乾”卦的上方。钟口边缘有一个长约15厘米、宽1.5厘米的切口。钟身上的文字和花纹严重腐蚀。

腐蚀的原因是游客直接接触造成的机械磨损。钟上有许多污渍、墨水、铅笔和油漆的字迹和图画。

与“御建天姥寺”石碑类似,天姥寺钟被保存在一个六边形的房子里,有木栅栏限制人们过于接近钟。

九位神功是九门神功炮,嘉隆皇帝封名为“神威无敌上将九位”,1803年1月至1804年1月由铜铸造,嘉隆皇帝时期,2012年被认定为国宝。

铸造大炮的材料是阮朝从西山军手中缴获的全部武器,当时嘉隆皇帝登基,统一江山。

九位神功铸造的目的不是为了战斗,实际上从未开火。这些神功炮象征着保护王朝的神灵,是用于装饰和威慑的祭器,使京城、皇宫更加威严。

九门神功分为两组:“四时”组包括春、夏、秋、冬四门,“五行”组包括金、木、水、火、土五门。每门神功的重量不同,平均每门重11000公斤。

神功炮放在一个由铁力木制成的炮架上——也雕刻有龙、云图案。每个炮架有四个铁包木轮,用于移动。每个炮架的平均重量为900公斤。

这被视为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体现了阮朝工匠铜铸工艺的完美。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沧桑,这九门神功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目前,神功炮放在广德门和体仁门的两座炮楼里,这是进出顺化京城的两个通道。

与其他露天放置的国宝类似,九门神功目前由一层木栅栏保护,阻止游客接近。然而,许多神功炮的炮管成为没有意识的游客的垃圾箱。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Suki;来源:Tuoitre)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