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先生出生在坚江省周城县明良乡(今安江省周城县)一个贫穷的多子女家庭。从小失去父亲,他一边上学,一边帮母亲干农活,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一个坚持读书到最后的人。1982年,他成为该县四名考上大学的学生之一。
“那时候上大学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有13公斤大米和26盾的补助。我从卖面包、插秧到剥甘蔗叶,做各种兼职工作寄钱回家给妈妈”,他回忆道。
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芹苴大学种植专业后,他被留校深造并有望获得留学机会。然而,他拒绝了,选择回家照顾母亲和弟妹。
从农业部门、农民协会到合作社主任,他经历了多个职位,自称“尝遍了农业、农民、农村的滋味”。尽管精通高产水稻种植技术,他始终怀念童年与家人一起种植季节稻、生活在丰富而宁静的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记忆。
“季节稻播种后就让它自然生长。洪水来了,野生鱼上来繁殖,吃害虫,排泄物成为肥料。当北风起,稻子随季节开花,米粒香、实、甜”,他回忆道。
八年前,出于保存季节稻精华的愿望,他说服家人拿出全部2.5公顷土地来种植和恢复旧品种。他联系各研究所、学校请求种子,并获得了五种珍贵品种:一丛、落鸟、三丛、黑糯米、金爪鸡,每种仅200粒。他划定试种区,精心照料。
起初,许多人认为他“固执”,但他并不在意。渐渐地,鱼群、野鸟回来了,生态系统恢复了。“土地就像人一样,辛苦工作后需要休息。每季稻子收获后,我让土地休息以自我恢复”,他说。
经过几季成功繁殖后,他将面积扩大到2.5公顷,并租用了附近近10公顷土地专门用于保护。然而,维特先生在这条路上遇到了不少障碍,如品种退化、野鸟在开花时吃光稻子……他坚持不懈地恢复品种,用网保护种植区。
收获后,他将部分种子送回研究所和学校进行研究。“许多稻种保存多年后会失去发芽能力,必须重新种植以恢复活力。如果不这样做,这些珍贵品种就会消失”,他分享道。
至今,维特先生已经恢复了40种季节稻,与芹苴大学合作恢复了850种地方品种,并选育出两个自有品种TV1和TV2。金爪鸡、落鸟季节稻产品被认定为省级三星OCOP产品。
顺应自然种植水稻,产量仅为1-2吨/公顷,他承认尽管售价高,每季都亏损。退休金和积蓄都投入了稻田。“我妻子一直抱怨,但我不忍心放弃。每个人都选择轻松的工作,辛苦的工作留给谁呢”,他说。
最近,他开设了一个结合生产和农业旅游的农场,既增加了收入,又推广了季节稻。每周,许多农业专业的学生和国际游客前来参观,听他讲解,体验收割、脱粒、在田间吃饭。
他还恢复了许多传统农具,如稻桶、石磨、插秧杆……让年轻一代更了解水稻文化。闲暇时,他写书讲述季节稻的生活,采访老农以补充资料。这些书籍被他赠送给学校图书馆、朋友和学生。
2023年,维特先生被越南农民协会中央委员会誉为“农民科学家”,并获得了多项省、县级表彰和奖状。但对他来说,最大的奖励是能够为后代保存和传播传统水稻种植知识。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