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交还档案中29名士兵的身份

越南中文社

7月10日,烈士陈文富的遗物档案交还给家属,档案中附有28名战友的名单。除了姓名、军衔外,还有入伍日期、地方代码、身高、枪号,一些战士还有关于父母、家乡的具体信息。大部分战士二十多岁,最小的18岁,最大的30岁。

美国交还档案中29名士兵的身份

这些信息包含在1967年7月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9团第3营在旧广治省执行的一次扫荡行动中缴获的文件集中。缴获地点是“战时军事活动激烈的区域”。

文件可能为烈士家属在寻找亲人时提供有用的信息,如一等兵阮春立的父亲已去世,母亲是金海村的阮氏午;战士范春定的父亲是范京,母亲是阮氏院,住在红洲村。两人都来自河静。

一等兵黎叔增高1.67米,1961年曾参军,1964年退伍,1966年10月再次入伍。他在再次入伍仅9个月后牺牲。一些军人有清晰的编号信息,如一等兵陈文长,高1.52米,1965年7月2日19岁时在平顺省进安村入伍,编号101266。二等兵阮文会在17岁时在清化省善阳(或绍阳)入伍,编号26966。

美国交还档案中29名士兵的身份

大部分军人的文件用B2、B3、B4、B5和T2-T7的符号编码。研究方认为,在战时,北方的军事和行政单位常用这些符号来指代出身地区、驻扎地或征兵地。“B4很可能指广平或广治。T4、T5、T7分别对应义安、清化和宁平——这些地方在1966-1967年间是常见的征兵地”,分析机构推测。

研究机构评估这些文件在历史和人文方面具有巨大价值,因为“包含了个人身份、单位结构和作战细节之间罕见的组合。档案中的个人数据应用于联系尚存的亲属或支持越美共同寻找和归还遗骸的努力”。

在烈士陈文富1967年7月3日牺牲58年后,家属才确切知道他倒下的地方。在地图上对照,提供的坐标是靠近76号公路的一片广阔绿色中的一个红点,属于旧广治省居民稀少的地区。这个地方距离旧昆仙基地超过三公里——与家属过去三年寻找的位置几乎吻合。

美国交还档案中29名士兵的身份

在烈士富的家属提供的日历本中,仍有关于学习保管武器、越南人民军十大荣誉誓言、《解放南方》歌曲的歌词和音乐,以及1965年3月22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声明的一段摘录...

烈士的儿媳陈氏秋河与丈夫曾从河内到广治进行了数十次寻找烈士富遗骸的旅行,但未有结果。7月20日,家属将再次前往广治,在档案提供的坐标处寻找,并计划与各级部门联系,尽快挖掘这个位置。

“我希望能够与名单上的烈士家属或曾经与我叔叔在第324师第90团并肩作战的战友联系,在寻找的过程中能够将烈士带回家”,她分享道。

除了烈士陈文富的档案外,还有21份其他档案也在《越美外交关系30年》展览中由国家档案中心第三馆及相关方交还给河内、宁平、老街、富寿等多省的烈士家属。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VNExpress)

Share This Article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