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指导,工商局与《青年报》及相关单位联合举办的“胡志明市工业发展动力——从潜力到行动”研讨会上,吸引了超过120名中央部门领导、专家、研究人员和行业领先企业的代表参与。
专家、管理者和企业共同献策,回答了一个大问题:在行政边界扩大的背景下,如何让胡志明市的工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增长的支柱?
据富布赖特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讲师杜天英俊介绍,合并后的胡志明市仍保持全国工业的领先地位。然而,他强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继续横向发展,而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并在各区域之间明确分工,以优化价值链”。
具体来说,旧胡志明市应保持作为工业区的“大脑”角色,集中研发、金融、质量检测和生产协调。平阳、同奈是高科技生产极,而巴地-头顿则承担进出口和能源枢纽的角色。隆安被定位为连接湄公河三角洲的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中心。
而西宁和平福则扮演卫星区的角色,提供原材料、能源和边境物流。
在研讨会上分享时,阮必成大学的讲师黄清电博士称这一模式为胡志明市的“工业价值链核心轴线”,具有从设计、研发到生产、物流和出口的引领能力。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以辐射到整个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
然而,为了有效协调这一模式,电先生提议需要一个“区域联动主席”,一个具有足够权威的机构来协调跨省政策、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投资。
“否则,后果已经显而易见,如盖梅港等待出口货物但交通堵塞,物流成本高,连接道路薄弱,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电先生说。
在研讨会上,胡志明市工商局局长裴茶黄武坦率承认,胡志明市的工业贡献了30%的GRDP并保持领先地位,但仍面临许多瓶颈。
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的16-20%,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工业用地储备有限,土地租赁成本高。
许多企业的生产技术仍然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如美国对越南出口商品征收关税,要求企业提高质量和创新。
面对结构调整和发展的要求,胡志明市工商局已确定了五个重点解决方案,以在新的发展空间中规划工业方向。
第一:发展工业-物流-能源同步基础设施。需要优先建设专业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大型综合物流集群,使用绿色能源。
第二: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自动化,推动高科技工业产品,与智慧城市、绿色转型和全面数字化相结合。
第三:吸引投资和发展支持工业。颁布新材料、战略零部件投资优惠政策,促进生产本土化。
第四:发展高技术人力资源,连接企业与培训中心,形成工业和智能物流技能网络。
第五:绿色工业和循环经济。鼓励废物处理、回收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专家们认为,胡志明市的扩张不仅是地理边界的扩大,更是展望到2045年成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生产、创新、物流中心的新愿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专家杜天英俊提议胡志明市应建设“无边界贸易中心”,作为越南企业直接连接全球市场的平台。同时发展金融中心、研发中心链、数字物流和智能工业。
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直属的国家资本公司Becamex IDC的首席建筑师阮鸿海介绍了科技生态系统规划。据此,胡志明市北部地区(原平阳省地区)由平阳省精心规划,转向深度发展模式,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海先生表示,25年前,平阳已与新加坡合作伙伴合作发展工业,吸引投资。胡志明市北部地区(原平阳)规划了广泛的公共交通网络、智能能源解决方案、环保垃圾处理,形成了TOD(公共交通导向发展)等。
海先生强调,多年前,平阳已有远见,规划不仅为平阳,而且始终与胡志明市、东南部地区和全国相连。
随着已通过的规划,当合并平阳,形成新的胡志明市将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想法、规划变为现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Momo;来源:Tuoi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