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服务台" - 一个小牌子放在行政中心的入口处 - 是为前来办理行政手续但未来得及吃早餐或等待时间较长的市民准备的,那里摆放有小吃、冷热水瓶、一次性用具和一套茶具,供市民垫垫肚子。
住在距离那里近15公里的福隆坊的协先生,一早出门办理解除抵押手续,但因堵车迟到。到达时,许多人已经在房地产柜台排队等候。"作为服务行业的人,我去过很多地方,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政府为前来办理手续的市民准备小吃",协先生说。
新东协是并入胡志明市的旧平阳地区的10个坊之一,目前在行政中心为市民提供小吃服务。
据行政中心副主任武清平先生介绍,这一模式自6月9日开始试行,并于7月1日正式运营后继续维持。坊区面积超过2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万,有许多新的行政手续,工作人员对流程不熟悉,市民来自远方,有人带着小孩...因此,创造友好的氛围是必要的。
费用来源社会化,每天约40万越南盾。"费用不大但效果明显。市民看到政府友好、周到,办理手续时的紧张感减少了",平先生说。
从7月1日起,随着取消县级行政单位,基层行政单位也进行了重新安排。坊、乡的面积和人口规模是以前的3-4倍,因此行政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
距离那里近20公里的富润坊公共服务行政中心,57岁的秋妆女士得到一名大学生的帮助,在国家公共服务门户网站上申报出生证明。20岁的财经-市场营销大学学生黎庆,指导她在线操作,使用VNeID,扫描二维码,在线支付...
上午,庆已经帮助了四位市民,大部分是不熟悉技术或文件信息未更新的老年人。"我不会用电脑,得到孩子们热情帮助,非常高兴",妆女士在完成手续后说。
富润坊目前安排了3个在线支持台,有3-5名常驻志愿者和一名专业工作人员。每天,中心接收200-300份档案,大部分是户籍、公证、社会福利手续。许多档案需要在数字平台上完成,而不少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遇到困难。除了在中心提供支持外,坊区还在各街区设立数字技术小组,安排电脑,志愿者为没有设备或不熟悉操作的人提供上门服务。
中心副主任阮氏清心女士表示,实施这一模式不仅帮助市民节省时间,还使行政机构运作更高效,减少了坊区直接接收的压力。
据观察,实施两级政府模式三周后,胡志明市许多地方有了更好的服务市民的创意。在守德坊,行政中心投入使用了两台接待机器人,支持发号、指导流程和提供饮水服务。
一些新并入的坊如延鸿、新美,以宽敞的等候区、礼貌热情的工作人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隆海乡实施"一对一"模式,安排团员、民兵和志愿者帮助市民电子操作、填写档案、查询VNeID。
此外,胡志明市目前维持41个行政手续接收和结果返还点,其中38个属于市公共服务行政中心的地区小组。每个小组由来自建设、财政、自然资源-环境等部门的5名工作人员组成,既接收市级档案,又支持乡、坊处理和指导业务。目标是确保服务畅通无阻,不中断,争取到2025年底实现全面的无边界行政模式。
据胡志明市内务局局长范氏清贤女士介绍,除了为市民提供更多数字化服务的创新做法外,一些地方仍面临困难,如处理权限不明确、人员短缺、软件不同步、部分工作人员仍保持旧的工作习惯。城市正在逐步审查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完善模式。
长远来看,胡志明市将推广有效做法,加强数字化转型,改进各机构之间的协调方式,并继续培训团队,以建设更现代、更有活力、更贴近市民的行政体系。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