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周,63岁的郑文来家在东城乡的家中,亲戚们络绎不绝地前来探望。郑文来刚刚找到了他哥哥——在抗美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郑文海的坟墓。“没有什么快乐能描述我们此刻的感受。最终,已故母亲临终的愿望即将实现...”,郑文来说。
烈士郑文海1952年出生在一个有6个孩子的贫穷农民家庭,位于旧后禄县成禄乡成山村。1970年春天,和村里许多其他年轻人一样,郑文海自愿参军。
烈士郑文海的姐姐郑氏美回忆说,因为年龄不够,弟弟虚报了一岁以满足参军条件。“他还很年轻,什么都不懂。那年听说堂兄要去当兵,所以郑文海非常兴奋,一定要去参军”,郑氏美回忆道。
因为个子矮小,郑文海不得不穿增高几厘米的橡胶拖鞋,往衣服和裤子的口袋里塞几把石子,才勉强通过体检的重量标准。
自从郑文海上了战场,家人就没有收到过他的任何信件或消息,只知道“正在南方前线作战”。1971年夏天,家人突然收到了郑文海烈士的阵亡通知书,但没有关于牺牲或埋葬地点的准确信息。
国家统一后,家人多次组织寻找,但所有的寻找都没有结果。他们一直以为郑文海是在广治省南老9号公路前线牺牲的,所以集中在那里寻找线索。
儿子留在战场上的事情让赖氏重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1982年去世前,她握着郑文来和几个孩子的手,叮嘱“以后有条件,一定要找到郑文海带回来给妈妈...”。由于困难的情况,赖氏重的这个临终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2025年5月底,郑文来家被乡公安通知,将有一次收集未确认身份的烈士亲属DNA样本的活动,以协助寻找。郑文海的两位直系亲属被采集了样本,同时还有国家居民数据库的信息。
一个多月后,当职能部门确认郑文海烈士的坟墓正在嘉莱省德基公墓安葬时,喜悦意外降临。“知道消息的那天,全家人都因为高兴而哭了。现在我们可以实现母亲的最后遗愿了”,郑文来说。
虽然知道了哥哥安息的地方,但由于条件不允许,郑文来家还不能跨越1000多公里的距离去上香。他说已经召开了家庭会议,一致决定近期向职能部门提出申请,无论如何都要将郑文海烈士的遗骨带回故乡。
郑文海烈士是清化省通过DNA鉴定方法确认身份的两例之一,由清化省公安主持,与相关业务单位合作实施。第二例是1952年出生的烈士郑光林,来自义安乡。
7月26日,在收集未确认身份的烈士亲属DNA样本和通报烈士遗骨DNA鉴定结果的高峰会议上,清化省公安表示,该省有超过37,000名烈士的信息尚未确认,其中超过10,000名烈士没有亲属可以采集样本,大约27,000名烈士有超过36,000名亲属可以采集DNA样本。
从5月中旬至今,清化省公安组织了两次收集未确认身份的烈士亲属DNA样本的高峰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采集了近37,500份DNA样本,等待职能部门的分析。
目前全国有超过330,000名烈士的身份尚未确认。要通过DNA方法确认身份,至少需要收集两名亲属的样本。因此,需要收集的DNA样本超过660,000份。实施一年后,各单位已经采集了超过284,000份烈士亲属的样本。截至7月20日,公安部已经完成了11,138份烈士亲属DNA样本的分析,从而确认了16名烈士的身份。
(编译:Jon 越南中文社;审校:Alex;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