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天,国歌响起的同时,21响122毫米礼炮从皇城轰鸣,开启了升龙-河内千年庆典的序幕。直升机载着国旗飞过巴亭广场上的阅兵台,受到4万军民的热烈欢迎。那是炮兵第45旅首次承担礼炮任务的一年。
21响礼炮——国家重大庆典和迎接贵宾的仪式,从那时起一直由第45旅的礼炮队负责。第45旅的前身是必胜团——1954年奠边府战役和1975年胡志明战役中打响第一枪和最后一枪的单位。
第45炮兵旅副旅长兼礼炮队队长阮孟雄中校,当年是刚毕业的少尉,担任第1中队长。他讲述,炮兵经验丰富,自信能操作重达数吨的大炮,但第一次接触礼炮“有很多压力”。“因为那时候没人知道礼炮、仪式,没有教材,没有指导,没有示范动作,”他回忆道。
2010年3月,炮兵兵种从首都司令部接收后,移交了15门122毫米榴弹炮给单位。一个月后,第45旅开始选拔战士,集结训练。被选中的炮手都是义务兵,身高1.7米以上,外貌端正,作风标准。
榴弹炮分配给5个中队。每个中队负责3门炮,每门炮由3名炮手操作,一名中队长指挥。由雄中尉负责的第1中队承担包括开始和结束在内的5响任务,其余4个中队均匀发射16响。
最初几天,战士们用122毫米大炮训练——每门牵引炮重达3吨多。炮闩是纵向插销,击发机构没有大的松动,使得炮手们在准备和操作上花费更多时间。122-M30型礼炮弹烟雾多,发射药不完全燃烧,每次发射后清理非常辛苦。
国歌持续54秒,第一个音符响起时也是第一响礼炮发射的时刻,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时第21响完成。炮兵们必须计算每响间隔2.7秒。战士们日夜训练。开关炮闩、装弹、在指挥官命令下拉动击发机构的次数“数以万计”。
经过半年的训练,每个动作逐渐完善。2010年10月9日晚,中队长雄在人生第一个重大任务前有些紧张。但指挥官鼓励战士们“吃饱睡好”以完成任务。那年秋天的早晨,第一个任务完成,为盛大庆典揭幕。10月10日晚,机动回单位经过美亭体育场时,车辆缓慢穿过人群,恰逢烟花照亮天空。盛大庆典成为炮兵们完全快乐的一天。
动作被礼炮队各代补充,至今已“编写成教材”。阵地通常设在皇城,战士们必须计算距离、速度、风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结合指挥官的操作命令传递给炮手,以发射开始和结束的礼炮。
“计算使得礼炮开始的声音传到主席府时,军乐队正好奏响国歌的第一个音符,同时贵宾听到欢迎的礼炮,”雄解释道。
迎接国际贵宾时,礼炮队先听两国国歌再训练发射。21响礼炮此时根据两首国歌总长度加上过渡静默时间均匀分配。任务通常在正式欢迎仪式前5-7天下达。战士们因此日夜加紧训练。由于兼任,平时战士们回单位生活、训练准备战斗,有命令时才集结。
“礼炮发射以瞬间计算,不允许出错,因为是国家面子,也是国家重大事件的开场仪式,”礼炮队队长强调。
2015年,礼炮从122毫米大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炮弹也被Z113工厂改进,减少烟雾,安全性更高,便于战士们操作。
雄回顾,除了由驻扎南方的第96旅负责的庆祝南方解放国家统一50周年的21响礼炮外,其余都由第45旅负责。最感动的行程是庆祝奠边府胜利70周年。礼炮从河内机动到奠边执行任务——70年前,必胜团在那里向Him Lam据点发射了第一炮,开启了历史性战役。官兵们参观了806炮兵连的阵地,那里先辈们曾拉炮进出,创造了战场奇迹。
国庆80周年之际,炮兵兵种派出三支部队,包括礼炮队、炮兵战士团和军事车辆团,配有各种火炮、导弹。礼炮队从5月中旬开始集中训练。“3号炮的3号炮手,装弹时横向偏差3厘米,回到原位时动作必须果断,需要立即总结经验,”副队长阮国海在礼炮训练场上高声喊道。
海说,每门大炮由三名战士操作。1号炮手拉动击发机构,2号炮手开关炮闩,3号炮手装弹。在指挥官装弹命令后,3号炮手必须在3秒内完成操作,以便队友开炮闩并拉动击发机构。要达到这个速度,每名战士需要10-15天,整个队形大约需要一个月训练。
每个中队三门榴弹炮将同时开火,使三发礼炮形成单一爆炸声。1号炮手必须同时拉动击发机构,即使是一瞬间的偏差也会形成两声爆炸。1号炮手——每天最重要的人,要练习击发数百次,连续数月,手掌布满老茧。
“对于要求几乎绝对精确,速度以百分之一秒计算的动作,唯一的方法是多练习,使之成为技巧,”副队长海解释严格要求。
每天训练结束,战士们清洗炮闩、击针,避免积碳——这是必须经常做的保养步骤。一群炮手站在105毫米大炮旁——这些装备将与他们一起在庆祝八月革命80周年和9月2日国庆的仪式上执行任务,拍照留念。这些戴着下士军衔,穿着常服的年轻人,国庆日将有专为礼炮队准备的服装。
15年过去,经历了多少训练季节,义务兵们加入礼炮队,完成兵役后离开。新成员不断补充,执行国家级任务。雄中校记得2024年1月30日,礼炮队仍在迎接菲律宾总统及夫人访问越南的仪式上执行任务,当时所有炮手都是将于1月31日完成兵役的战士。
“训练强度大,但每个人都尽力。因为发射21响礼炮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对一些战士来说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他说。
(编译:李程 越南中文社;审校:Woo;来源:VN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