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届党中央委员会在第十四届党代会上的政治报告草案,在评估第十三届党代会决议执行情况以及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时,坦率指出了文化方面的局限和弱点。
据此,政治报告草案认为:“文化尚未真正成为资源、内生力量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政治报告草案中“直面问题、直言不讳”的判断不仅是一种谦虚的评价,更是对需要及时决策填补空白的警示。
在经济已有明确的增长战略、国防安全有具体巩固方向的同时,文化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合适的解答。
首先,从内生力量的角度看,我国文化主要仍以象征形式存在,尚未成为经济社会资源。
我们为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力量感到自豪,但尚未能将其转化为国家竞争优势。
试看邻近国家,例如韩国。经过20多年的集中发展,文化产业收入每年为韩国经济贡献约12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6%。
而我们尽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活跃的娱乐产业,但仍缺乏基础设施、金融机制以及版权保护政策,以创造可持续的增值价值。
其次,经过40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变化,但价值体系(国家价值体系、文化价值体系、家庭价值体系和越南人标准),即指导发展的精神框架,尚未统一形成。
我们经常谈论新时期越南人的标准,但这些标准是什么,如何在公民行为、公务文化和社会交往中体现,仍然相当模糊。
第三,从知识、道德、创造能力到公民精神的全面发展尚未有同步机制。
我们常提及全面教育,但仍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成绩;提及高素质人力资源,但劳动力市场在培训与企业需求之间仍有差距;
提及重用人才,但人才使用机制重形式,缺乏创新空间和信任。换言之,越南的人才文化尚未形成。
第四,尽管对文化的财政资源和公共资产投资呈增长趋势,但让我们看看2018年至2022年5年间的数字,国家预算对文化的平均支出约为每年1.05万亿越南盾,约占经常性总支出的1.57%。
这可以被视为一个较低的比例。
不仅投资少,而且我们投资分散:分散投资于纪念碑、节日和基础设施项目,而缺乏内容、创意产业或文化人力资源的战略。
一个宜居城市是拥有全年运营的剧院、自主创意社区的地方,而不是悬挂“达标文化”牌匾的地方。
第五,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旅游业发展尚未与潜力相称,文化市场发展缓慢。
根据文化、体育和旅游部的数据,2018年至2022年期间,文化产业平均为国家GDP贡献1.059万亿越南盾,2022年达到约4%。这些数字相当有限。
缺乏特殊金融政策使得艺术家、制作人和创意初创企业难以获得资金,难以靠创意谋生。
音乐、电影版权市场尚未完善;版权侵权现象仍然普遍。文化产业应被视为一个关键经济部门,而不是与旅游或传媒并列。
这是将创意转化为收入,并通过经济价值倍增文化价值的方式。
第六,不可否认当代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但伴随而来的是价值下降的表现。
要发展健康的文化环境,需要恢复社会的审美能力和道德能力:教孩子区分美与假;教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的界限;最重要的是,教公民尊重差异而不失去自己的文化根源。
第七,在河内或胡志明市的一场艺术表演可能每张票售价数百万、数千万越南盾,但在山区,一个乡文化馆还没有音响和舞台。
这一现实表明,接触文化、艺术教育、创意技术的机会仍偏向城市。与此同时,农村和山区也是保存民族文化核心的地方,但尚未得到支持以转化为新价值。
如果没有保护政策,民间文化将继续老化,而农村年轻一代被卷入网络空间而缺乏自己的文化根基。
(编译:Ivy 越南中文社;审校:Fang;来源:Tuoit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