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自1986年革新以来,国会首次通过决议设定GDP增长目标达到两位数以上。《青年报》记录了更多国会代表为实现这一目标献策的意见。
代表陈文俊(北宁):
将中小企业视为经济的支柱
未来,除了继续发挥公共投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动力外,需要迅速落实政治局第68号决议关于私营经济发展的观点、目标、任务和解决方案精神。
通过此,从私营经济领域,尤其是中小企业,创造更强劲的动力,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注重继续建设和完善法律制度,具有突破性的机制和政策,营造宽松、透明的环境,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土地、基础设施、投资、金融、信贷、行政手续、科学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
其中需要紧急研究修订2017年《中小企业支持法》,以克服实施7年多后暴露的一些不足。
如确定中小企业的标准仍模糊,缺乏关于数字化转型、创新和国际一体化的专门支持政策,对微型企业、个体户转为企业以及创新初创企业没有明确的优先政策。从而在未来阶段实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破。
在确定私营经济是国民经济最重要动力的同时,也需要将中小企业视为经济的支柱。因为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越南中小企业占经济中运营企业总数的比例一直很高,目前高达98%。
![]()
代表黎友智(庆和):
缺乏果断性和形式主义将难以实现目标
国会、政府已花费大量时间集中审查体制瓶颈,在立法工作中强烈、果断、突破、更新思维,哪里堵塞就修复哪里。
甚至在短时间内一部法律多次修改,一部法律修改多部法律,缩短通过法律的时间,但仍未克服机制、政策、法律中的瓶颈和障碍。
这个瓶颈被解除,另一个瓶颈又出现,这个堵塞点被解除,又出现另一个堵塞点...
如果负责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干部、公务员队伍缺乏战略眼光、缺乏胆识和责任、缺乏突破性、缺乏果断性处理工作直到最终结果,政策和法律将难以在实际中有效实施。
如果我们确定明确目标,有长远眼光,有稳定、宽松的法律制度,但领导、管理、政策执行、法律执行过程缺乏果断性,半途而废,重口号、形式主义,将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目标。
这要求在评估干部、公务员的水平、能力、责任、道德方面更加客观、负责,以任命领导管理干部有足够的心胸和视野,安排干部到合适的岗位。
![]()
代表阮大胜(兴安):
外国投资从数量转向质量
为有效实施2026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需要强劲转变增长模式,从广度转向深度,将创新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作为核心动力。
建议政府将研发投资增加到至少GDP的1.5%;鼓励企业提取科技基金,对研究应用企业免税;需要设立国家创新支持基金,以支持科技企业、配套工业和数字化转型。
关于吸引外国投资,必须从数量吸引转向质量吸引。据统计,超过70%的出口额属于外国直接投资领域,但国内增加值未达到预期。
因此,需要有选择性政策,优先承诺技术转让、使用越南劳动力并与国内企业联系的项目。例如,在电子工业和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如果有合适的土地、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政策,越南完全可以利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机会。
完善法律制度是紧迫要求。这仍被确定为瓶颈中的瓶颈,因此建议政府继续审查全部法律和次级法律文件,继续审查、彻底削减繁琐手续,为民众和企业创造最宽松、便利的行政手续。增加政策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公开透明经济社会数据,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以保护敢于思考、敢于作为、为共同利益服务的干部,结合严格的行政纪律和秩序。
代表陈黄银(胡志明市):
早日颁布指导私营经济发展的法令和通知
关于实施政治局第68号决议、国会第198号决议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特殊机制和政策。目前我们在颁布指导法令和通知方面仍较慢,以使私营企业、个体户有条件接触资源。
具体如土地、生产经营场所、租赁公共房屋、土地、财产、金融、信贷、税收、费用优惠、选择承包商、支持企业应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形成大型企业、具有全球规模的私营经济集团、具有世界竞争力并获得更多创新独角兽企业。
特别是需要早日具体化国会第198号决议第5条,其中处理违规、解决商业事件的原则需要优先民事、经济和行政措施。
我们必须坚持在未来多年持续实施三大战略突破,特别是体制,并特别关注城市体制,经济发展的动力龙头。
教授阮氏景(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经济法律大学):
必须专注于重点行业
如果想实现GDP 10%以上,需要深度发展,优先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的增长极。
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是投资技术革新,专注于数字化转型和优先发展数字经济。这是新时代基本要求、重点行业所需。
第二是投资人力,准备高质量、有知识的人力资源。
同时,必须改变体制,宽松机制,因为想让企业、民众共同实现两位数增长目标,营商环境必须宽松。
如何让地方政府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具有胆识,授予权限让他们立即决策,避免等待情况,影响、浪费社会资源。
必须授予地方自主权,从土地使用自主、发展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公共投资资金拨付等方面。推动公共投资资金快速强劲拨付也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引导信贷资金流入生产经营
这是2026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决议中提及的内容之一。
为实现增长10%以上的目标,以及其他14项指标,国会建议政府和相关机构继续优先推动增长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控制通胀和确保经济大平衡、公共债务、国家预算赤字在限定范围内相结合。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政策之间紧密、有效、灵活协调,其中财政政策合理扩张、有重点、有核心,货币政策主动、灵活、及时、有效。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设定目标调整利率、汇率,以合理成本满足经济资金需求。引导信贷资金流入生产经营领域、优先领域、经济增长动力。控制潜在风险领域信贷,有效管理黄金市场、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
国会还建议政府集中完善配套体制、法律,强劲更新思维,推动战略突破,提高法律执行组织工作效率;大力推进削减、简化行政手续,改善投资营商环境。
同时主动研究情况,及时建议制定政策,特别是为基于技术和数字平台的新经济模式、业务建立受控试验机制,为新问题、非传统问题(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数据资源开发等)建立法律框架。
继续建设、完善云屯、云峰、富国经济特区发展机制、政策,越南自由贸易区、国际金融中心。完善法律框架以推动市场(金融、证券、科学技术、劳动力、房地产等)安全、透明、有效、可持续发展。坚决削减、简化行政手续、商业规定,不让新的不适当、缺乏可行性的行政手续、商业规定、标准、技术规范产生。
“2026年,削减、简化100%不必要或矛盾、重叠或模糊、不具体、不明确的投资经营条件;废除《投资法》有条件投资经营行业清单外各行业、领域的100%投资经营条件;与2024年相比,削减50%行政手续处理时间,50%遵守行政手续成本”,决议强调。
副教授阮友勋(胡志明市经济大学):
快速增长但必须可持续
设定2026年GDP增长目标为10%是一个挑战,需要关注稳定和可持续因素,甚至必须谨慎。如果想快速增长但仍可持续、长期,仍需专注于经济的主要因素。
因为货币和财政政策不能决定一切。必须专注于劳动生产率,这才是决定创造可持续增长势头、创造经济实际产出的因素。
为实现连续20年增长超过10%的目标,需要更长期的战略。但必须强调当前货币政策已没有太多推动经济的余地。更不用说如果美国仍维持当前货币政策,我们将没有太多余地实现这一点。
特别是胡志明市也将承担这一目标的很大一部分责任。因此胡志明市需要专注于实体经济、主要增长动力:金融服务、港口和物流、高科技。
一是国际金融中心将是推动胡志明市乃至全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动力。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外资、外国投资进入越南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必须明确,如果想维持经济多年增长10%,需要极其庞大的资金,国内资金肯定不足。
二是自由贸易区结合国际中转港(盖梅-氏威港群、芹耶)将形成一个可以称为东南亚最大的国际中转站。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发展基础设施、物流系统。三是发展工业区、发展高科技(平阳旧区)因素。
(编译:Cici 越南中文社;审校:Suki;来源:Tuoitre)
